詩人為鷓鴣叫聲寫下著名的詩句(有關(guān)鷓鴣的詩句)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yīng)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游子乍聞?wù)餍錆?,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春日西。此詩描繪了鷓鴣的外形和聲音,表達了游子的凄苦和強烈的思歸之情。
鷓鴣在我們家鄉(xiāng)那一帶用土話來說,又叫它雀鴣,雀鴣雞,它喜歡生長在丘嶺地帶的滿被草叢,矮樹或者是雜草灌木叢生的小松林當(dāng)中。
在那些起伏不平的小山坡或者是光禿的沙地巖坡上也偶爾能看到,但是在高山密林中是非常罕見的。
鷓鴣比較喜歡在干燥的小山丘上活動,清晨和傍晚時分下來山谷覓食、喝水。
它是一種雜食性的鳥類,多以螞蟻、蚱蜢、白蟻、蝗蟲、以及山中的嫩草芽、小野果、還有農(nóng)田里的稻谷、花生等等為食物。
鷓鴣還有一種習(xí)性,它喜歡在沙地里進行沙浴,一邊用兩翅拍打沙粒,一邊用強健有力的雙抓扒小沙窩。
因此在有鷓鴣活動的小山丘上,總能到處看到鷓鴣浴沙時掉下的羽毛,和一個個它扒成的小沙窩。
這是一種生性獨立,比較喜歡獨來獨往的鳥類,除了在發(fā)情交配期間偶有成雙成對結(jié)伴覓食外,其余時間都很少能看到它成群結(jié)隊的。
在外形上公鷓鴣要長得比母鷓鴣艷麗,個頭也要比母鷓鴣大一點,在我們家鄉(xiāng)那一帶,一般的公鷓鴣大概在七八兩左右,個別稍大的也能達到一斤左右;母鷓鴣相對來說要小一點,一般在五六兩左右。
公鷓鴣的兩腿雄健而有力,性情相對來說也比較剛烈暴躁!
在野外的公鷓鴣被人捉住的時候會拼命掙扎,也會狠狠地啄咬捕鳥人的手;但是母鷓鴣相對來說就溫和得多了,即使是被捕鳥人捉住也幾乎不反抗,更不會啄人,一般只會乖乖地束手就擒。
在春暖花開,晨曦照耀下的時候,公鷓鴣喜歡飛上樹枝上或是飛到高高的巖石上放聲啼叫,聲音嘶啞而宏亮,凄清而悠遠,在寂靜的小山谷里即使一兩公里也能聞到。
而且往往是一鳥鳴叫,群鳥響應(yīng),此起彼落,遍及山野,這種景象更給播種希望的春天帶來一派生機勃勃的氣氛!
公鷓鴣的叫聲在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顯得尤為凄清悠遠,仿佛是在呼喚山間野外工作的人們:就要天黑了,快回家去吧!
鷓鴣的叫聲在空曠無人的野外讓人聽起來尤其容易引發(fā)惆悵和離愁別緒的傷感。唐代的詩人鄭谷曾為此揮筆寫下了一首關(guān)于鷓鴣叫的古詩,標題名字就叫《鷓鴣》。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yīng)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wù)餍錆?,佳人才唱翠眉低?/p>
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春日西。
此詩描繪了鷓鴣的外形和聲音,表達了游子的凄苦和強烈的思歸之情。
公鷓鴣的叫聲其實并不單單是為了向母鷓鴣發(fā)出求偶交配的信號,它的另一種說法是為了發(fā)出斗架的邀請信號。
公鷓鴣是一種非常好斗的鳥類,當(dāng)它啼叫的時候很快就會引起附近的公鷓鴣響應(yīng),此起彼落,大家越叫越起勁,彼此之間邊叫邊向?qū)Ψ娇拷浇性狡饎拧?/p>
最后就會像兩個充滿怒火想要斗架的人一樣,剛開始是打口水仗,隨著言詞的不斷激烈升級,火藥味越來越濃,誰也不服誰,最后終于要以一戰(zhàn)來決勝負!
公鷓鴣之間也是這樣,叫著,叫著,就互相撕打起來,誰也不服誰,而且這種鳥類往往斗得很狠,斗得天昏地暗,難分難解!經(jīng)常要斗個兩敗俱傷才肯罷休。
其實在古代人們早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鷓鴣的這種習(xí)性,所以很多民間的捕鳥人都會充分利用鷓鴣的這一習(xí)性特點,養(yǎng)一只公鷓鴣作雀媒。
放在籠子中養(yǎng)熟后,再把它放到山丘上讓它叫,再在籠子的周圍布網(wǎng)等著雀媒的叫聲把另一只鷓鴣引過來后再捕捉它;這一方法可謂屢試不爽。
小時候村子里的一位老爺爺就養(yǎng)有一只鷓鴣媒,他是用精制的籠子養(yǎng)的,飼養(yǎng)方法很是講究,平時要用一塊布把籠子蓋上,避免它看到陽光或者是避免它看到人后亂撞鳥籠而受傷。
他平時沒事的時候,就會用籠子提著鷓鴣媒到小山坡上,引捕鷓鴣來賣,以補貼家用。
那個時候山上的鷓鴣到處都是,因此他用這種方法幾乎每天都可捕捉到一兩只鷓鴣,有時候甚至?xí)唷?/p>
現(xiàn)在山中的鷓鴣相對來說要少了很多,即使在鷓鴣發(fā)情求偶交配的季節(jié),走進山中也很少聽到這種叫聲獨特的鳥類啼叫了,那一聲聲凄婉吭亮的鷓鴣啼叫聲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童年的回憶。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zé)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08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