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代嫡女跟庶女的區(qū)別(嫡女和庶女的區(qū)別)
嫡女和庶女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出身不同,嫡女是指家中的嫡長女,也就是正妻生下的女兒。
嫡女一般指家中的嫡長女,地位很高。但庶女沒有這個地位,但有這個身份;而在古代,有身份地位的女子,一般都會把女兒嫁給權貴人家當正妻。
庶女在古代又叫童養(yǎng)媳,通常是指家中無地位的女人,比如那些被賣來做童養(yǎng)媳的女子,她們通常都是嫁給了家里最大的男人,也就是家里的家主,比如父親、叔叔等等。
在古代社會中,她們被認為是男人的財產,甚至可以用來抵債;所以她們也只能和自己的丈夫生兒育女,并且受到丈夫以及公公婆婆等人的輕視。
地位不同
嫡女指的是家中的嫡長女,是正妻生下的女兒,在家中的地位比較高;因為她是嫡出,所以比庶出的女兒更受寵,比如曹操的妹妹曹節(jié),就被封為了曹世子妃,而她的妹妹曹節(jié)則被封為了魏國公主。
比如唐朝的長孫皇后,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正妻,她生下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兩位皇帝。
而她之所以能成為皇后,是因為她生下了太子李承乾,李承乾繼位后便尊長孫皇后為皇太后。
而庶女一般指家中無地位、無地位的女人,比如童養(yǎng)媳;在古代童養(yǎng)媳是被當成一個男人財產一樣,用來抵債給家中最大的男人。所以她們的地位非常低。
而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女子,一般都不會把女兒嫁給家里最大的男人;而是會把女兒嫁給達官貴人或者是豪門貴族。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呂雉,她的女兒就是嫁給了漢高祖劉邦的長子劉盈,后來就被封為皇后,而她的妹妹呂雉,也嫁給了當時的皇帝漢惠帝劉盈,后來就成為了太后。
還有明朝時期的徐皇后,她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后,她所嫁給的丈夫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后來朱標去世后,徐皇后就被尊為了皇太后。
在古代講究一夫一妻多妾制,而妾是沒有什么地位可言的,妾一般都是給家中的正妻或者丈夫留下后代。而正妻所生下的兒子就是嫡子。
而那些妾生出來的孩子就是庶子或者庶女,在有一段時間之內,他們都沒有繼承權,只有正妻所生下的孩子才有繼承權。
出生時間不同
嫡女出生于正妻的正屋,即正房。如果在古代,有嫡子(也就是嫡子是家里的第一個兒子,長子)的家庭,家里的正妻一般會生下一個女兒,也就是庶女。
也就是在古代,沒有嫡子的家庭中,家中的女兒都是庶女,所以在古代,庶女出生的時候都會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事情。
而庶女出生在偏屋中,也就是偏屋中比較偏暗的房間了;如果有嫡子出生,家里就會選擇在正屋出生,因為正屋是正妻居住的地方,一般都是一家之主居住的地方。
而家中偏房中出生的女兒就不一樣了,這一類的女兒也會被認為不吉利,比如在《紅樓夢》中,劉姥姥進榮國府時,因為賈府中人都知道她是一個“母蝗蟲”,所以在她進榮國府時都躲得遠遠的;后來賈府被抄家,她也被遣送回娘家,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與劉姥姥不同的是,賈迎春出生于一個普通的家庭,是家里的大小姐,卻嫁給了中山狼孫紹祖,最終被丈夫折磨而死,她死后,連累了她的哥哥和嫂子。
再比如《紅樓夢》中的探春,雖然她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女兒,但因為是庶女出生在偏房中,所以也被人看不起。
出嫁方式不同
嫡女出嫁時,必須要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或伯父、叔父出面主持婚禮,在古代這是身份的象征;在古代,有個伯父或者叔父,都可以被稱為是半個爹了。
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彰顯家族的勢力和地位。但是庶女就不一樣了,庶女出嫁時,必須要有一個能主持婚禮的人,的還會直接讓自己的父親來主持。
但是如果不讓自己的父親來主持婚禮,那么這位庶女就會被稱為“野種”或者“私生女”,對這個女兒也是不公平的。
庶女出嫁時,如果娘家沒有伯父或者叔父的話,那么她只能自己去和夫家商量;但是如果娘家有伯父或者叔父的話,那么她就可以直接去夫家商量,然后再把夫家的人嫁過去。
這就是為什么古代很多大戶人家,都會有很多小妾,而且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嫁過去做正房的原因。
因為古代男子是可以三妻四妾的,所以大戶人家的女兒們,出嫁后都是成了小妾。
但是如果娘家沒有伯父或者叔父的話,她們只能嫁到夫家去,然后再由夫家去把她們再嫁出去。
但是如果娘家有伯父或者叔父的話,那么她們可以直接把自己的丈夫娶進門來,然后讓自己的丈夫當正房,這也就是為什么古代很多大戶人家的女兒,出嫁后都會被稱為“小妾”的原因了。
總的來說,嫡女和庶女都是在出嫁時要被送到夫家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兩者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
婚姻制度不同
嫡女與庶女在婚姻上的區(qū)別,體現(xiàn)在納妾制度上。嫡女可以選擇自己的丈夫,如果家中沒有多余的男子,或者家里的男子有妻子,那么嫡女就可以選擇改嫁,而庶女則不能改嫁。
但如果家里實在是沒有人了,那么嫡女也只能成為家中的寡婦。
當然,不管是什么身份的女子,她們都不會在丈夫面前抬不起頭來,丈夫可以任意地打罵她們,而且不會受到丈夫家人的懲罰;甚至在古代社會中,有些女人還會被賣到青樓或者其他地方做娼妓。
所以說,在古代社會中,雖然嫡女和庶女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但她們卻沒有什么地位可言。
而且,庶女在自己的母親面前,也是低三下四的,甚至還會受到自己母親的打罵。
而嫡女則不一樣,她們可以在自己的父親面前耀武揚威,甚至還會受到父親的寵愛。
但是,在古代社會中,這種現(xiàn)象是非常少見的,因為在古代社會中,如果一個男人想要納妾的話,那么他一定會考慮到家里的嫡女和庶女。
因為如果他納了妾的話,那么嫡女就會受到冷落,甚至連妾都當不好,所以說,在古代社會中,男人一般不會納妾。
其實不光是男人不會納妾,在古代社會中,有很多女人也不會納妾;因為這些女人知道自己只是一個丫鬟、妾室而已。
繼承權不同
在古代,嫡庶制度非常嚴格;《禮記·內則》中提到:“天子之嫡曰太子,諸侯曰嫡長子,庶民曰長……”
如果有一個女子有了嫡子,那她就可以成為正妻,也就是有了正妻的地位,她可以成為正妻;而如果她沒有嫡子,那她只能成為妾室,成為妾后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
在《周禮》中也有記載:“嫡長子為王,立庶子為王……”庶子是沒有繼承權的,只有嫡子才能繼承王位。如果嫡子死了的話,庶子可以繼承他的王位。
《唐律》中也規(guī)定:“庶出子女不得與嫡子爭位”;《大清律例》中也明確規(guī)定:“凡有子者應立嫡孫為嗣。無子者,立嫡孫為嗣”。
在古代,庶女的地位非常低,她們連繼承權都沒有。除非她生下了兒子,才能成為嫡長女;因為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她們無法生育,只能通過其他途徑來生孩子,而庶女要想成為嫡女,是非常困難的。
在《紅樓夢》中,探春就是通過一個“庶女”的身份,才成為了賈府的主人;雖然她在家中的地位很高,但是因為她是庶女,所以她沒有任何繼承權。
而賈寶玉就不一樣了,他是正兒八經的“嫡子”,所以他才有了繼承權。
在古代,如果女子沒有生下兒子的話,她可以把自己的財產分給哥哥和弟弟,但如果女子生下了兒子的話,那就只能把兒子過繼給別人。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就曾經把自己的兄弟過繼給了自己的弟弟秦鐘。
在古代的社會地位不同
在古代,嫡女是正妻,而庶女只能被稱為妾,并沒有地位可言;即使是嫁出去的女兒,也只能算娘家的人,不能算婆家人。
在古代社會中,正妻所生的孩子和自己是同父同母,但妾所生的孩子和自己是同父異母,嫡女可以嫁給家主,但不能嫁給家主的兒子。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古代的女人也算是半個男人了;而且在古代,大多數(shù)男人都不喜歡妾。
比如電視劇《知否》中的盛纮,他之所以會娶一個妾室王氏,主要就是因為王氏為人大方得體,并且能幫盛家很多忙。
在古代社會中,庶女和嫡女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出身不同,雖然庶女也能嫁給家主做妾,但地位是遠遠不如嫡女的。
而在古代社會中,嫡長女和庶女雖然沒有太大區(qū)別,但社會地位卻差了很多;因為在古代,嫡女往往都是未來的皇后,或者是皇帝的貴妃,甚至是皇后的親妹妹。
而庶女就不一樣了,她們只是家主的妾,生下的孩子只能叫家主的兒子為父親;所以在古代,庶女雖然可以嫁給家主做妾,但在地位上卻遠不如嫡女。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在古代社會中,嫡女和庶女的地位差別還是挺大的。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古代社會中并不存在嫡庶女這一說法;因為嫡女和庶女雖然都是正妻所生,但在古代社會中,他們之間還是存在著很大區(qū)別的。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古代社會中是沒有嫡庶之分的,也不存在所謂的嫡長女和庶長女之說。
古代嫡女與庶女的區(qū)別,包括出身、地位、出生時間、出嫁方式、婚姻制度等方面;其中,嫡女指家中的嫡長女,地位很高,但庶女沒有這個地位,但有這個身份。
而在古代社會中,有身份地位的女子一般都會把女兒嫁給權貴人家當正妻;庶女指家中無地位、無地位的女人,被當成一個男人財產一樣,用來抵債給家中最大的男人。
嫡女出生于正妻的正屋,而庶女出生在偏屋中,嫡女出嫁時,必須要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或伯父、叔父出面主持婚禮。
而庶女出嫁時,必須要有一個能主持婚禮的人,在婚姻制度方面,嫡女與庶女在婚姻上有很大區(qū)別。
古代社會中,嫡女和庶女有很大的區(qū)別,但她們卻沒有什么地位可言;嫡女可以成為正妻,而庶女只能被稱為妾,并且沒有任何繼承權。
在古代社會中,嫡女和庶女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出身不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