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三國演義作者簡介)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度龂萘x》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
近期,一直在寫三國的悟空問答,大約回答了四五百個,今后還將繼續(xù),為了更好把三國學好、弄細,從今天起再次研讀三國演義這部書,做到每段文字,每個關鍵字都琢磨琢磨。這里先看看作者羅貫中。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漢族,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先說羅貫中的一生:
當元仁宗延祐年間, 羅貫中父為絲綢商人。 元代中期,由于滅宋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逐漸平息,社會的經濟、文化重心也開始由北方轉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僅成為人口云集、商業(yè)發(fā)達的繁華城市,也成為戲劇演出和“說話”藝術發(fā)展的重要中心。
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識分子、“書會材人”,如關漢卿、鄭光祖等人,都先后搬遷到了杭州一帶。身為小說兼雜劇作家的羅貫中,也必然受到這一社會潮流的影響,成為這類南遷作家中的一個。
這是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國文學史是這樣的, 中國文學從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小說,構成了一卷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史。 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時代藝術的最強音。
并且超越了它們本身的意義,成為各自時代的一種藝術符號,形成一條中國文化內在的規(guī)律性,一條內在美的主線、美的歷程。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不能脫離。
7歲開始,羅貫中在私塾學四書五經。14歲時母親病故,于是輟學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但是羅貫中對商業(yè)不感興趣,在父親的同意下, 他到慈溪隨當時的著名學者趙寶豐學習。 羅貫中號“湖海散人”,這個稱號就寄寓著漫游江湖、浪跡天涯的意味。
大約在公元1345~1355年間,他來到了杭州。許多說話藝人在這里說書,一些雜劇作家,也在這里活動。羅貫中與志同道合者為友。加上他對民間文學又極其喜愛,到了這里,自然不愿離開遠去。
1356年,羅貫中辭別趙寶豐, “有志圖王”的羅貫中到農民起義軍張士誠幕府作賓。 起事稱霸的張士誠是滅元功臣。1357年在羅貫中的建議下,張士誠打敗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進攻。后來張士誠的弟弟兵敗被元朝俘虜,張士誠只好投降。
降元后,張士誠貪圖享樂。到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看到元朝沒落,又再次稱王。包括羅貫中在內的許多幕僚都建議暫緩稱王,但是不被采納。劉亮、魯淵等人紛紛離去,羅貫中自此對張士誠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不久,羅貫中也離開了張士誠,再次北上,到1366年,羅貫中又回到了杭州?!度龂就ㄋ籽萘x》的寫作,當在該年以后。
這時,他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對歷史、對人生都有了比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備了創(chuàng)作《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條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羅貫中已寫了十二卷, 之后卷數(shù)的寫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
在羅貫中寫作《三國志通俗演義》期間,施耐庵從蘇州遷移到興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為了紀念他的師傅施耐庵,羅貫中在完成《三國志通俗演義》之后,決定加工、增補施氏的《水滸傳》。成書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間。在加工、增補《水滸傳》的同時,羅貫中繼續(xù)創(chuàng)作歷史演義系列作品。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他也曾參與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匯編》中,稱他是一位“有志圖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將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羅貫中遠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帶,以小說抒寫其“圖王”霸業(yè)之胸襟。圖王未果,發(fā)憤著書。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連試三年。由于曾與朱元璋為敵,羅貫中不得不放棄了讀書人步入官場的機會。明洪武14年,羅貫中寫出了《三遂平妖傳》(20回本),此后,便一發(fā)而不可收,創(chuàng)作了《殘?zhí)莆宕费萘x傳》《隋唐志傳》等著作。
有專家認為,“有志圖王”的早期經歷與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羅貫中偏好政治歷史題材小說,并在這類小說上取得藝術成功的關鍵。一是用三國故事作為題材寫出了《三國演義》,一是用兼歷史與英雄傳奇品質的梁山好漢故事編輯《水滸傳》。
羅貫中在創(chuàng)作完了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幾歲的老人了。他為了出版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從杭州來到了福建,因為當時福建的建陽是出版業(yè)的中心之一。但是,羅貫中的這一目的未能實現(xiàn)。羅貫中的創(chuàng)作才能是多方面的。
他寫過樂府隱語和戲曲,但以小說成就為主。關于他的小說,《西湖游覽志馀》稱他“編撰小說數(shù)十種”,又相傳他寫過《十七史演義》。今存署名羅貫中的作品,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還有《隋唐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傳》和《三遂平妖傳》也和施耐庵一起編寫過《水滸傳》。
這些作品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成就最高。全書以宏大的結構描繪了三國時期復雜的政治軍事斗爭, 起自黃巾起義,終于西晉統(tǒng)一 。作品譴責了統(tǒng)治者的殘暴和丑惡,反映了動亂時代人民的痛苦和對清明政治、對仁君的向往,體現(xiàn)了鮮明的“擁劉反曹”傾向?!度龂就ㄋ籽萘x》“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語言簡潔明快而又生動。它把歷史和文學自然結合,有現(xiàn)實的描繪,又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
大約在公元1385~1388年間,羅貫中活了七十歲,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廬陵逝世。
羅貫中被稱為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說特色是分章敘事,分回標目,每回故事相對獨立,段落整齊,但又前后勾連、首尾相接,將全書構成統(tǒng)一的整體。 且已經分卷分目,目錄文字也很講究。今見最早的嘉靖壬午(1522)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每回標題都是單句七字。他與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每回的標題已是雙句,大致對偶。
除分回立目之外,他的章回小說還保存了宋元話本中開頭引開場詩,結尾用散場詩的體制。正文常以“話說”兩字起首,往往在情節(jié)開展的緊要關頭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套語,中間又多引詩詞曲賦來作場景描寫或人物評贊等。
他的章回小說在體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時,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也日趨成熟。他的作品文學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成書過程從歷代集體編著過渡到個人獨創(chuàng);創(chuàng)作意識從借史演義,寓言寄托,到面對現(xiàn)實,關注人生;
表現(xiàn)題材從著眼于興廢爭戰(zhàn)等國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瑣事;描寫的人物從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尋常的平民百姓;塑造的典型從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動感的筆觸去刻畫人物的個性;情節(jié)結構從線性的流動,到網狀的交叉;
小說的語言從半文半白,到口語化、方言化;如此等等,都足以說明羅貫中的章回小說在中國的小說史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這也為明代中后期的白話短篇小說出現(xiàn)鼎盛的局面,發(fā)展得更為精致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羅貫中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有特殊貢獻的作家。他所寫的小說很多,都是以亂世為題材, 中國歷史上只有七個分裂的時代,羅貫中就寫了其中三個,除《三國演義》外,相傳還有《隋唐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傳》和《三逐平妖傳》等著作,也曾參與了《水滸傳》的編纂、創(chuàng)作。
他亦能詞曲,所作的雜劇,今所知者,有《宋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huán)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三種,后二種已佚去。羅貫中經歷了元末的社會大動亂,目睹現(xiàn)實的紛爭,對人民苦難深重的生活處境比較了解,對他們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認識。
他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的動機,一方面“無過于泄憤一時,取快四載”,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改變當時話本藝術中存在的弊端,為民眾,為說話藝人提供一個好的、方便的說話底本。
他從社會的、文學的需要出發(fā),對幾種在民間影響較大的話本小說材,進行了搜集、整理、充實等扎實的新創(chuàng)工作。羅貫中的作品,尤其是《三國演義》的出現(xiàn), 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從“話本”階段向長篇章回體過渡的完成,揭開了中國小說發(fā)展歷史嶄新的一頁。
羅貫中的藝術造詣,首先得益于他對歷史資料的諳熟、對歷史人物的深刻了解。他吸收了陳壽的《三國志》的長處,取得了民間話本《說三分》的精華,收集了數(shù)以百計的大小故事。
他對成百上千的帝王將相謀臣武夫的姓名、性格特征,甚至不少人物的社會關系、歷史命運和仕途風云,都了如指掌。這一番廣采博納、熟記活用的功夫,是羅貫中將一百年歷史盡收眼底、聚整世紀風云于筆端的底氣所在。
矛盾沖突,是歷史小說的最誘人之處。作者可以用它來造勢,用它來展示人物行動和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羅貫中的拿手好戲之一,是善于造勢。造成緊張的形勢,以此作為矛盾沖突的原動力。
羅貫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塑造出了永遠都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 這些人物,幾百年來都活躍在中國的舞臺上,印在中國老百姓的心坎里。情節(jié)曲折而新奇,語言個性化而凝練,也是羅貫中的歷史小說的一個特征。
羅貫中不僅是公認中國最早的章回體小說之一、“歷史演義”類型的開山作《三國演義》的作者,而且分別被認為開創(chuàng)了章回小說中“英雄傳奇”和“神魔小說”類型的《水滸傳》和《三遂平妖傳》的作者都有包含羅貫中的說法,而另一大類“世情小說”則源自改編自《水滸傳》情節(jié)的《金瓶梅》。
由此可以認為,羅貫中一人擔當了中國古典長篇章回體小說四大主要類別鼻祖(或至少鼻祖之一),對中國小說的發(fā)展有劃時代的意義。 有人甚至稱羅貫中為“中國古代小說之王”。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