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yōu)槭裁匆o“彩禮”(結婚為什么要彩禮)
彩禮,也稱“聘禮”、“聘財”。
關于彩禮的說法由來已久,古代名著《禮記·坊記》中就有記載 ,“男女無媒不交,無幣不相見”,通俗說就是,男女婚配要有媒人介紹,沒有聘禮就不要見面,也就是說古人認為:“ 沒錢別娶媳婦 ”。
彩禮習俗源于古代西周,從誕生之初就一直延續(xù)至今,始終扮演著男女婚約的見證人角色。但 古時的彩禮,多看重“禮” ,這是男女雙方家庭完成婚約的重要儀式之一,這里的“禮”, 指“禮節(jié)”,而不是“禮物” 。
因而,古時的彩禮更側(cè)重的是彩禮由男方流向女方的象征意義,而非彩禮本身的經(jīng)濟價值。
現(xiàn)代的彩禮,也有儀式之意 ,即男方帶著彩禮向女方提出婚約邀請,女方如果接受男方的彩禮,則表示婚約成立,女方既然做出婚約承諾,就不得隨意毀約。
彩禮的種類,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化,70年代的“三轉(zhuǎn)一響”(手表、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80年代的“四大件兒”(冰箱、洗衣機、黑白電視機、錄音機)……
然而,現(xiàn)代的彩禮,無論是農(nóng)村還是城市,一些家庭多看重彩禮的經(jīng)濟價值,彩禮的種類也偏向金銀珠寶、車子房子。誰的彩禮高,誰就有面子,這誰給的彩禮要是少了啊, 自己的閨女就挺跌價 。
我們都知道掙錢(存錢)不容易,一些家庭甚至為了兒子的婚姻大事而債臺高筑。男歡女愛、男婚女嫁也是人類社會再傳統(tǒng)不過的事,都說婚姻不是賣兒賣女, 那我們?yōu)槭裁催€要如此費周折拿出如此之多的彩禮?
你想啊,很簡單的道理,女人嫁給男人后,她就要到男方的家庭生活,女方家庭就少了一個正值青壯年的勞動力,這個勞動力, 原本能為女方家庭持續(xù)服務幾十年 ,而現(xiàn)在,她去為另一個家庭服務了。
從這種角度談,男方給付的彩禮,可以認為是 對女方家庭流失勞動力的經(jīng)濟補償 。這或許也能夠解釋,為什么一些貧窮落后的地區(qū),反而能夠要出 天價彩禮 ,因為他們 太需要這種經(jīng)濟補償了。
為了緩解女方家庭勞動力喪失的問題,前些年,一些地區(qū)甚至創(chuàng)造出新的婚姻模式—— “兩頭婚” 。
在這種模式下,女不嫁男不娶,兩家拼為一家,沒有所謂的嫁娶, 沒有彩禮也不需要嫁妝 。結婚后,男方家住一段時間,然后再去女方家住一段時間,節(jié)假日也是這樣輪流來,或者各自住各自家。
“兩頭婚”的家庭一般都會要求生兩個孩子,一個跟母姓一個跟父姓,這樣不管男女都有了自己姓氏的孩子,等于說誰都不吃虧。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2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