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彌留之際的感悟(彌留之際的意思是什么解釋)
彌留之際(Deathbed),指的是一個人將要死亡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人在彌留之際都會想些什么或者說,會有什么征兆和預感呢
當生命不能繼續(xù)、無法挽留,即是處于彌留之際,我們應該尊重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給予其最后的關(guān)懷。那就是感念他(她)與我們的陪伴,曾經(jīng)共同分享的歡樂,以及彼此美好的期盼。
在我們的周圍,但凡親人逝去,親屬們哭喊一片,甚至拼命拉扯不舍。
或者在醫(yī)院里,面對無法挽留的生命,一再要求醫(yī)生努力施救,甚至渾身插滿各類管子。
如此這般種種,我是反對的。因為他們并不知道,這些看似難分難舍的親情、孝心,都在增加逝者的痛苦。
我們必須明白,生命的存在,是包括肉體與精神(靈魂)的,一個完整的生命,是肉體與精神(靈魂)的完美二合一。我們經(jīng)常說:通俗的肉體千篇一律,高尚的靈魂萬里挑一。
靈魂的高尚與否,決定著一個人的高度和成就。生命的終結(jié),在生理學的角度,先是以呼吸和心跳的結(jié)束為標準,到現(xiàn)在的腦死亡為標準,以及仍然存在著其它討論的新的認知。
肉體的消亡,并不代表精神(靈魂)的消亡。
生命的終結(jié),就是肉體與精神(靈魂)的脫離。這個脫離的過程,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原因在于,對死亡的抗拒與懼怕、對生的留戀與不舍,從而痛苦。
曾經(jīng)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太太自知時日不多,便讓女兒陪著洗了澡。
躺下來后,說身上痛,讓女兒給輕輕地捶捶背。雖然女兒的力度很輕柔,但是老太太卻一再要求輕一點,捶得很痛。然后便逝去了。
這種痛的感覺,就是生命逝去的痛,就是肉體與精神(靈魂)脫離的痛。
我們經(jīng)常說“入土為安”。一個“安”字,就是指讓逝者心安。入土之后,失去了在人世的依附,便再無眷戀,從而安心離去。
二十多年前,在一個工作餐會上,當話題涉及父母的時候,曾經(jīng)聽一位大姐說過她的故事。她在她父親生命最后的那段時間,讓醫(yī)生在她父親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
雖然她的父親一再要求不要治了、很不舒服,但是她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并且堅定地認為這就是“孝”。
這樣折騰了一個月,她父親還是走了。過后她反思自己,感覺自己做的不對。
之所以這個故事我一直記著,是因為她紅著眼圈說:“如果能重來,她會把父親接回家,不再折騰。”當時我年輕,雖然不完全懂,但仍然震撼了我。
精神和意志是有力量的,因為精神和意志也是物質(zhì)的,只是我們還不能完全掌握它們。
我們應該給予生命充分的尊重。這份尊重里,即包括對自然規(guī)律的尊重,也是對逝者意愿的尊重。
莊子的妻子去世了,惠施前去哀悼。卻發(fā)現(xiàn)莊子在唱歌?;菔┎唤獠⑸鷼狻?/p>
莊子做了解釋,大體意思是:自己的太太原本并不存在,后來乘天地氣息而生,出現(xiàn)了人的生命。
然后又憑借天地規(guī)律,回歸到天地之中。她完成了她的使命,我有什么可以悲哀的呢?
我們或許達不到莊子的境界,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生命總會有一個終結(jié)。
我們應該尊重這個自然的規(guī)律,讓其安心離去。在生命彌留之際,我們?nèi)魏尾簧岬目藓啊⒆詈蟮挠|摸、甚至挽留的搖晃,都在增加逝者的痛苦,徒勞無功。
最好的關(guān)懷,就是讓生命靜享最后的時光。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