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句話讓人獲益匪淺(天道電視劇中丁元英經(jīng)典語錄)
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又是一條線,這兩者之間就是生存空間。芮小丹為了留住丁元英,讓他為自己寫一個“神話”,于是丁元英就開始幫助王廟村的村民。
普通人想要逆襲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做普通人。
2006年,電視劇《天道》播出,這部混雜著商戰(zhàn)與情感的電視劇,讓人眼前一亮,王志文飾演丁元英,左小青飾演芮小丹,其中的很多臺詞,值得反復(fù)咂摸,最后豁然開朗。
如今,17年過去了,再看《天道》,聽懂丁元英的這7句話,就能少走一半彎路,而且更能明白:普通人為何成不了牛人?
1、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又是一條線,這兩者之間就是生存空間。
芮小丹為了留住丁元英,讓他為自己寫一個“神話”,于是丁元英就開始幫助王廟村的村民。
他來到村里,拿出2根煙擺在桌上,說了這段話。
這段話就是《天道》中商戰(zhàn)的關(guān)鍵——
“市場的生存競爭非常殘酷,勝負往往就在毫厘之間,兩敗俱傷你比他多一口氣,你就是贏家。”
所以為了贏,你必須讓自己的生存空間變得足夠大。
除此之外,這句話對于人生幸福也很有啟發(fā)。
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能力和欲望——
當(dāng)你的能力無限提升,而欲望無限降低,這樣的人生,怎么過都會幸福。
因為,幸福就等于能力除以欲望。
2、除掉對手是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如果除掉對手是給自己掘了一墳,那么殺這個人的意義又在哪兒呢?
丁元英用“殺富濟貧”的方式從樂圣公司“虎口奪食”,幫助王廟村賺到了錢,但是樂圣的總裁林雨峰咽不下這口氣,他找到老朋友周劍華,希望能用江湖手段除掉丁元英。
這時候,周劍華就這樣勸說林雨峰。
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人是情緒性動物,很多人就是為了一時意氣,忘卻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遺憾的是,林雨峰并沒有聽從老朋友的建議,他還是帶著槍找到丁元英,但聽到丁元英說出“殺富富不去,救貧貧不離”時,就知道自己輸了。
因為丁元英一直知道自己的目標(biāo)。
3、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讓我窮困潦倒,那窮困潦倒就是我的價值。
丁元英是一個“商界鬼才”,如果他不是半路放棄,從德國回國,隱居古城,或許,他會成為一個叱詫風(fēng)云的人物。
但是,他選擇放下了一切,回到古城,早晨到小攤前吃一碗餛飩,外加一根油條。
這樣的生活,或許顯得落魄。
但是,對于丁元英來說,已經(jīng)滿足,因為這就是他自己想要的。
這世界上沒有什么非做不可,唯一非做不可的事,就是坦然接受你的境況。
4、如果您養(yǎng)兒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您養(yǎng)來養(yǎng)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等不等價還兩說著呢。
這是《天道》中關(guān)于“孝”的一次討論,也是震撼人心的一句話。
丁元英的父親中風(fēng)臥床,丁元英竟然提出了:“如果最好的結(jié)果是植物人,那我就去拔管子?!?/p>
母親聽后非常不忍心,她責(zé)備丁元英,提到了傳統(tǒng)觀念中的“養(yǎng)兒防老”。
于是,丁元英就做出了以上的回答。
真的愛一定是不計較,也不會是交易。
雖然丁元英的話聽起來非常離經(jīng)叛道,但不得不說,是他說出了“孝的本質(zhì)”。
5、你的知道是自覺,現(xiàn)在是讓你覺他。讓你覺他什么?覺他的無明,覺他的道理和知識的沒用。道理和知識是沒用的,只是有用的一個條件,用才有用。
這句話,說到了很多人的痛處。
我們都聽說過:聽過了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很多人不知道為什么,答案就在丁元英說給芮小丹的這段話里。
道理和知識是沒用的,只是有用的一個條件,用才有用。
你聽過很多道理,如果沒有去用,那就真的沒用。
而在用的過程中,就會讓我們知道,很多事情能不能成,并不在于事情本身如何,而在于去做這件事情的人。
同樣是御駕親征,朱棣去就是大獲全勝,他的后世子孫朱祁鎮(zhèn)前去就只能被俘。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成為能行的那個人。
6、傳統(tǒng)觀念上的死結(jié)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什么都行,就是別靠自己。
丁元英的很多話都是“離經(jīng)叛道”,并不符合常人的認知,但仔細琢磨,又會覺得他說的很對。
就像這句話,說出了很多人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易經(jīng)》上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無論什么事,你都要學(xué)會自己去承擔(dān)。
當(dāng)你逃避的時候,事情會越積越多,而當(dāng)你站出來面對,不再去等著別人來幫忙,那你就開始了綻放光芒。
7、天下之道論到極致,百姓的柴米油鹽;人生冷暖論到極致,男人和女人的一個情字。
語到極致是尋常。
天下的事,到了最極致的地方,其實就是尋常的。
所以我們看到,“大亨”丁元英像普通人一樣在小攤前吃早飯,甚至被攤主誤會沒給早飯錢。
有人說,人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一重和第三重境界看似一樣,相差的其實只有2個字:覺知。
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這樣,你才知道了看透了這個世界的運行規(guī)則。
這世界紛紛擾擾,最重要的,你要學(xué)會做你自己。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zé)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