騾子屬于什么動物類型(騾子是什么動物雜交而來的)
騾,哺乳類奇蹄目動物。馬和驢的種間雜種,主供役用。由公驢和母馬所生的雜種為馬騾(Mule),簡稱騾;由公馬和母驢所生的雜種為驢騾(Hinny)。騾和驢騾的繁殖力極其差,但生命力和抗病力強,飼料利用率高,體質(zhì)結(jié)實,肢蹄強健,富持久力,易于駕馭,使役年限可長達20~30年,役用價值比馬和驢都高。
騾,哺乳類奇蹄目動物。馬和驢的種間雜種,主供役用。由公驢和母馬所生的雜種為馬騾(Mule),簡稱騾;由公馬和母驢所生的雜種為驢騾(Hinny)。
騾和驢騾的繁殖力極其差,但生命力和抗病力強,飼料利用率高,體質(zhì)結(jié)實,肢蹄強健,富持久力,易于駕馭,使役年限可長達20~30年,役用價值比馬和驢都高。
簡介
騾一般指公驢和母馬雜交后所生的種間雜種。體型較大,像馬,叫聲似驢,耳長,鬃毛和尾毛則介于馬和驢之間,俗稱“馬騾”。蹄小,四肢筋腱強韌。
不僅耐粗飼料、耐勞,抗病力及適應性強,而且挽力大并能持久。故適于拉車和馱物,騾極少有能繁殖后代的;如是公馬和母驢雜交后所生的種間雜種,體形似驢,故俗稱“驢騾”。
騾長得比驢大,又比馬強壯,它的力量表現(xiàn)在腰部。而它后面盆骨不能開合,所以不能產(chǎn)子。
騾的體型外貌,介于馬和驢之間,不算獨立物種。與馬比較,頭稍長而窄,耳長、頸短,鬣毛稀短,前胸窄,鬐甲低,腰部堅實有力。
尻部短斜,尾毛上部短;有的個體后肢無附蟬,被毛多為騮、栗、黑色。
馬騾與驢騾在外貌上相似,但容易分辯,一般地說驢騾的耳朵稍長,馬騾的耳朵稍短;驢騾的尾巴稍短,馬騾的尾巴稍長,有的驢騾由口角到眼下緣的距離比馬騾短,而眼距較寬。
有的下唇較長,尾毛少,尾的上半部毛更短,運步輕快,蹄高似驢。它們的體格大小決定于雙親的體尺,但受母體影響較大。一般的騾體高150厘米左右,大型騾為150~170厘米。
大型母馬或一般母馬用大型驢交配都能產(chǎn)生大型騾。養(yǎng)騾較多的國家有中國、墨西哥、巴西、埃塞俄比亞和摩洛哥等。驢騾也以中國最多,而其他國家很少。
外形特征
厚實的頭,長的耳朵,稀薄的肢體,小狹窄的蹄,短小鬃毛缺席栗子(有角的成長)在里面和尾巴無毛在根,騾子看似驢,在高度和身體,脖子形狀和外套均一和牙,看起來像馬。
不過聽起來完全象驢或馬。反而,騾子做于驢的是相似的聲音,而且有馬的嘶的特征。
有時,騾子抽泣。驢騾的特點當然是結(jié)合了較多驢的優(yōu)點和一部分馬的優(yōu)點,它不僅耐力很強,力量較大,食量還一般。
還可使用30年左右,脾氣當然也不錯,性情溫順而倔強。是馬生的叫馬騾,長的像馬,它的特點是:食量較大,力量很大,耐力還很強。
性情急躁了點卻很聰明,還很能善解人意,不過只可惜僅僅能使用20年左右。
歷史發(fā)展
騾作為役畜的出現(xiàn),遠晚于馬和驢。中國在2400~2500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雖已有騾,但當時被視為珍貴動物,只供王公貴戚玩賞用。至宋代尚不多見。
明代以后方大量繁殖作為役畜。中國山東、陜西一帶產(chǎn)的大型騾在國際上享有盛名。1914~1916年間曾向英國輸出山東等地的大型騾供軍用。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0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