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李商隱(李商隱是哪個朝代的)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唐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稱“小李杜”。其中李商隱的詩風與杜甫更為接近,“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唯義山一人”(王安石語),杜牧的詩風則更近似李白。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今河南省沁陽市人。晚唐著名詩人。開成二年(837年),進士及第,起家秘書省校書郎,遷弘農(nóng)縣尉,后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
李商隱是晚唐為數(shù)不多的刻意追求詩歌意境美的詩人,他雖以詩人的身份備受后人尊崇,但觀其一生行藏可知,他最重要的身份是秘書。說白了,李商隱一輩子就和官僚混在一起,他的工作按照現(xiàn)在來說,就是一個寫材料的,說得再通俗一點兒,就是些局長、市長、部長的“大秘”,他幕僚生涯的成敗得失對當代秘書們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李商隱博學多才,他從17歲開始輾轉幕府,東去鄆州、徐州,西到?jīng)茉?,南下桂州,北上太原,先后被授予巡官、掌書記等要職。“巡官”是唐朝當時中級秘書的稱號,“掌書記”屬高級秘書,掌管幕府的文字工作。
按照現(xiàn)在縣處一級單位來說,也就相當于一個縣“兩辦”的寫材料的和秘書長。他出眾的才華吸引著所伺候的各位幕主。這與他從小勤奮攻讀、換了多位老師學習密不可分。
李商隱的第一位老師,也就是啟蒙老師是他的堂叔,平時對其親授經(jīng)典、用心教導、要求嚴格。他廣博的知識更多得益于他的勤奮刻苦,除了跟著堂叔學習各類經(jīng)書之外,還努力研讀詩歌。
他父親逝世后,他舉家遷到繁華陌生的東都洛陽,在這舉目無親的他鄉(xiāng)異地,一家生活日陷窘境,迫于生計,他只能“抄書”賺錢貼補家用,好學的李商隱竟然把這樣的活計變成了他讀書學習的上好平臺,每每抄寫都會喃喃默記,這也為他后來在令狐楚幕中學寫公文打下了扎實基礎。
李商隱雖然是晚唐時期重要的文學家,但他的一生的主要精力更多傾注在公文上,他的公文大多以表狀啟牒的形式收錄在《樊南文甲集》《樊南文乙集》中。他把枯燥乏味、公式化的公文以駢體文的形式寫得文采飛揚、情理并至,使得公文的實用性和文學性交相輝映。
李商隱能夠輾轉多個幕府做高級秘書,正是得益于其高超的公文寫作藝術。時代在發(fā)展,公文在變化,每個時代都有與之相適應的公文,李商隱的公文是順應晚唐公文的要求而作的。
當今秘書在適應現(xiàn)有公文寫作要求的基礎上,要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李商隱的公文寫作技巧,多讀書,會讀書,努力提高公文寫作水平。李商隱處在宦官專權、軍閥割據(jù)、朋黨之爭的晚唐時代,其仕途不順就在于無意中卷入了牛李黨爭,兩黨相爭近40年,基本與李商隱的一生相始終。
李商隱一生四處漂泊,以幕僚始以幕僚終,可謂成也幕府敗也幕府,其悲劇性一生給當今秘書的一大啟示。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