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宮妃嬪住所名字(嬪妃宮殿名稱大全按等級)
說到這后妃住所想必大家腦海中會蹦出一個詞“六宮”,這六宮呢其實分為東六宮和西六宮,東六宮: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西六宮: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咸福宮、長春宮和啟祥宮(太極殿)。
隨著《甄嬛傳》,《如懿傳》等清宮劇的熱播,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對清朝后宮有了一定了解,今天就讓我們來深入了解后妃們所居住的宮殿吧。
說到這后妃住所想必大家腦海中會蹦出一個詞“六宮”,這六宮呢其實分為東六宮和西六宮,東六宮:
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西六宮: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咸福宮、長春宮和啟祥宮(太極殿)。
1、景仁宮
這個宮殿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甄嬛傳》中的皇后烏拉那拉氏宜修居于此處。
景仁宮始建于明代。初名長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為景仁宮。
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被廢之后就居住在此宮。清順治年間,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也曾居住在此處。
2.鐘粹宮
位于景陽宮之西,承乾宮之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稱咸陽宮,后又改回鐘粹宮。
鐘粹宮明代為妃嬪所居,曾一度為皇太子宮。清代為后妃居所。
道光皇貴妃,咸豐帝孝貞顯皇后(東太后慈安)都曾在此處居住過。光緒大婚后,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
3.啟祥宮
啟祥宮又稱太極殿,西六宮之一,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名未央宮。
4.永壽宮
是甄嬛回宮后的居所,屬于西六宮之一。位于翊坤宮之南,是后宮之中離養(yǎng)心殿最近的一個宮。
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樂宮。
雍正皇帝崩后,崇慶皇太后即孝圣憲皇后居永壽宮,也就是甄嬛的歷史原型鈕祜祿氏。
順治皇帝恪妃,廢后博爾濟吉特氏,康熙帝良妃,乾隆帝孝儀皇后,嘉慶帝如妃都曾在此居住。
5、翊坤宮
西六宮之一,建于明代。起稱萬安宮,明嘉靖時改稱翊坤宮。
清代曾多次修繕,光緒年間為慶慈禧大壽,將此宮與儲秀宮打通,形成四進院的格局。
康熙宜妃、雍正敦肅皇貴妃年氏、乾隆繼后那拉氏、惇妃,咸豐帝孝欽顯皇后和末代皇后婉容都在這里居住過。
6、儲秀宮
位于咸福宮之東、翊坤宮之北。
孝欽顯皇后(即慈禧太后)入宮后曾居住儲秀宮后殿,并在此生下同治皇帝。清朝退位后,婉容曾居住于此。
7.永和宮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為永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為永和宮。
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乾隆帝愉貴妃珂里葉特氏,道光帝靜貴妃,咸豐帝的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光緒大婚后為瑾妃居所。
8.長春宮
位于北京故宮內(nèi),為西六宮之一,位于咸福宮之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為長春宮,嘉靖時期改稱永寧宮,萬歷年間改回長春宮。
辛酉政變后,慈安和慈禧兩宮太后居于此宮。
9.景陽宮
為東六宮之一,位于鐘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明朝時建成,初名長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陽宮。明代為嬪妃所居。清代改作收貯圖書之地。
10.延禧宮
初名長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延祺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延祺宮,更名為延禧宮。
道光帝恬嬪、成貴妃曾在此居住,康熙帝榮妃馬佳氏,乾隆帝孝儀純皇后也在此居住。
11.承乾宮
承乾宮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同樣也是東六宮之首。
初稱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更名為承乾宮。
順治帝孝獻皇后董鄂氏,康熙帝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雍正帝純懿皇貴妃耿氏,乾隆帝愉貴妃珂里葉特氏、婉貴妃陳氏,舒妃葉赫那拉氏、豫妃博爾濟吉特氏,嘉慶帝孝和?;屎筲o祜祿氏在貴妃時期曾居承乾宮。
12.咸福宮
咸福宮始建于明代,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壽安宮。
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為咸福宮,前殿為行禮升座之處,后殿為寢宮。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