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飯桌上的講究要知道(中國餐桌禮儀有哪些注意事項)
飯桌上的禮儀,都有什么,有哪些講究?中國是禮儀大國,文明古國,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禮儀,講究文明,飯桌上也是如此。飯桌上的禮儀,主要有菜單選定、座次安排和進餐禮儀等三個方面。
飯桌上的禮儀,都有什么,有哪些講究?
中國是禮儀大國,文明古國,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禮儀,講究文明,飯桌上也是如此。飯桌上的禮儀,主要有菜單選定、座次安排和進餐禮儀等三個方面。
一、菜單選定
請客人進餐,是一門學問,在菜單選擇上要細心周到,不能馬馬虎虎。
中國菜有八大菜系,每個地區(qū)都有各自的餐飲特色文化和飲食習慣。不同地區(qū)的人,身體特點和飲食習慣也會有所不同。
選擇菜單,一定要了解客人的基本情況,如身體情況、年齡性別和飲食習慣。
重要的尊貴客人,務必要在點菜的時候,征求菜肴的風格,如辣、麻辣、微辣、清淡等。
菜肴安排,應葷素搭配、冷少熱多的原則,可適當推薦當地特色菜肴。
有老人、兒童和孕婦等人時,尤其應特別照顧,單獨點一些他們喜歡吃的菜肴。
若是廣東、福建和江浙的客人,搞了一大桌川菜,雖看著好看,但他們心里是拒絕的。
二、座次安排
中餐的座次安排,是“中座為尊”、“面門為上”、“觀景為佳”、“臨墻為好”、“右高左低”和“同桌同向”和“以遠為上”。
1、作為主人,要做好陪客的邀請,主賓的座次安排,便于餐桌溝通交流,活躍氣氛。
一是注意座次安排,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是談生意為主,還是聯(lián)絡感情或純粹吃飯。
若是談業(yè)務,應考慮關聯(lián)人員的座位靠近,便于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是后者,以常規(guī)座次安排,主賓分開落座,主人陪主賓,主陪陪次賓,互相間隔,便于交流。
二是入座應先請主賓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其他人員依次入座。
2、作為客人,依主人安排位置就座。特殊身份人員,彼此之間可以互相謙讓,以示禮貌,展示自己的素養(yǎng)。
無論主賓,入座時,應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后不動筷子,也不要弄出響聲,更不要起身隨意走動。
三、進餐禮儀
賓客至上,始終是社交禮儀的核心,在餐桌上更是如此。
有客人在的時候,應注意與客人積極溝通,奉菜、敬酒等,以彰顯主人的熱情,及對客人的尊重。
進餐保持禮貌,也是一種風度。進餐禮儀,有以客為尊、祝酒互動、注意形象和就餐結束等幾個方面。
1、以客為尊
進餐時,應先請客人及長者動筷子。上主菜、特色菜時,應請客人和長者先行品嘗。為客人及長者奉菜時,應用公筷、公勺??腿思伴L者喜歡吃的菜,可放在他們面前。
2、祝酒互動
敬酒時,是主人先來個開場白,酒過三巡之后,為單獨敬酒之時。一般為一個人敬一個人,從主賓或主人開始,不一人敬多人,除非是領導身份。
敬酒時,酒杯要低于對方,一般應從主人或主賓開始,若是次陪則從次賓開始。
應積極與左右的人溝通交流,活躍氣氛,借機廣交朋友。自己倒茶水、飲料時,應詢問旁邊的人是否也有需要。
為別人倒茶倒酒,要記得“倒茶要淺,倒酒要滿”的原則。
與人交流時,不把筷子指著對方,不把筷子在空中揮舞。
3、注意形象
夾菜時,每次少一些份量,離自己遠的菜可少吃一些,喜歡吃的菜不連續(xù)夾三次以上,不把筷子當做叉子使用,不把筷子在菜盤里來回翻動和在桌子上迅游。
注意不與別人的筷子碰撞,不把菜湯淋在餐桌上。
吃飯時,應細嚼慢咽少出聲音,不狼吞虎咽,不打噴嚏、不打嗝,不用筷子敲打餐具,不把筷子插在飯菜上,不把筷子擺成十字形。
喝湯時,應用湯匙小口慢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轉著喝??曜由嫌惺澄?,不舔筷子,不去夾菜。
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直接往外面吐,不隨地亂扔,應放在自己面前的碟子里、餐桌邊或準備的紙巾上。食物塞牙時,如要剔牙,應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4、就餐結束
在主人沒有放筷子時,不應先放筷子。最后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事邀請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謝。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0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