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在哪個國家(圣彼得大教堂可容納近6萬人)
彼得是耶穌的12門徒之首,原名叫西滿,跟隨耶穌后被稱為圣彼得。耶穌曾將通向天堂的金鑰匙交給他,耶穌升天后,圣彼得以耶穌繼承人的身份傳道。
公元64年,圣彼得傳教到羅馬時,被當時的羅馬皇帝尼祿殺害。圣彼得被釘在十字架上時頭朝下,因為他認為自己不配和耶穌以同樣的方式殉道。
因其對基督教堂的成立影響重大,圣彼得殉教后被后人尊為首任教皇,之后的天主教皇都被認作為他的繼承人。
在他殉道近300年后,一座簡易的圣彼得教堂在此建立。
1503年,羅馬教皇尤利二世決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先后由意大利最優(yōu)秀的建筑師主持設計施工,包括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經(jīng)過120年的重建,大教堂于1626年正式宣告落成。
圣彼得大教堂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最多可容納近6萬人同時祈禱。
圣彼得大教堂的大穹頂采用的是雙重結構,外暗內(nèi)明,接任此項工作時米開朗基羅已71歲高齡。
雖然驚嘆于佛羅倫薩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但米開朗基羅并沒有對它進行簡單地模仿,而是建造了另一個偉大的藍色大穹頂。
高大挺拔的石柱、巨大的拱形殿頂、繪制著巨幅圖案的墻壁、栩栩如生且尺寸巨大的雕塑、精美絕倫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鋪就的光滑地面,圣彼得大教堂的華麗程度無法用語言描述。
那是一種令人窒息的華麗,置身其中,你會感覺到自己十分渺小,這也許正是歷代教皇想要得到的效果。
教堂三寶
1、《圣母憐子》
這座雕塑是天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的成名作,是他23歲時創(chuàng)作的,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簽名作品。
這幅作品高2.15米,寬1.68米,重3050公斤,表現(xiàn)的是圣母低垂著眼睛,看著躺在自己雙腿上已經(jīng)去世的耶穌,傷心欲絕。
整幅作品,無論是人體的肌肉、神態(tài),還是衣服的褶皺、紋理,都栩栩如生,表明了米開朗基羅在雕刻藝術上已達到無人能及的高度。
當時的米開朗基羅,也許是因為年輕氣盛,也許是因為缺乏自信,在圣母的衣帶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伤潞髤s對此非常后悔,此后,他的作品再無簽名。
2、青銅華蓋
圣彼得大教堂的圓形拱頂下面就是著名的青銅華蓋,一個華麗、巨大的祭壇,由貝尼尼設計。
青銅華蓋由4根粗大的螺旋形銅柱支撐,足足有5層樓高,下面則是祭壇和圣彼得的墳墓。每逢特定日期,教皇就在這座祭壇上,面對東升的旭日,當著朝圣者舉行彌撒。
3、圣彼得寶座
在主祭壇的后方,有一個金光閃閃的存在,那就是圣彼得寶座,也是大教堂的三寶之一。
這個寶座的橡木座椅中鑲嵌了一塊刺槐木,人們認為這塊刺槐木很可能是圣彼得傳教時坐過的。
這個寶座也是由貝尼尼一手打造,他用鍍金的青銅包在了老木椅外,椅背的上方是兩位小天使舉著開啟天國的金鑰匙和教皇的三重冕。
在寶座的后上方,貝尼尼用12塊波西米亞彩色玻璃和黃金,打造出了在金光中展翅飛翔的圣靈鴿子,看上去猶如打開的天堂之門。
主祭壇的青銅華蓋和圣彼得寶座各用去了貝尼尼9年的時間,他給羅馬帶來的影響無人能及,人們稱他為“重塑羅馬的建筑師”。
重塑羅馬的天才建筑師:貝尼尼
除了打造了圣彼得大教堂“三寶”中的“兩寶”之外,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廣場圣彼得廣場,亦由貝尼尼主持設計施工。
圣彼得廣場長340米、寬240米,可容納30萬人。
廣場中間聳立著一座41米高的方尖碑,在這里曾有無數(shù)的圣徒殉難。方尖碑的兩邊各有一座美麗的噴泉。
廣場兩邊是成弧形組成的巨大廊柱,從高處看,猶如教皇伸出的兩只手,將信徒們擁入自己的懷抱。廊柱的上方塑有美輪美奐的雕像,共165尊。
貝尼尼,用自己的才華在羅馬留下了數(shù)不盡的雕塑作品。
教皇一代接一代更替,貝尼尼卻用藝術在此永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0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