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是誰說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指帝王建立基業(yè)后,殺害一同打天下的功臣,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經(jīng)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傍B盡弓藏,兔死狗烹”典故來源于越王勾踐和謀士范蠡的故事。這個故事讓人感嘆世態(tài)炎涼,強烈譴責了忘恩負義的人。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越爭霸,吳王闔閭被越王勾踐打敗,抱恨而亡,臨終時候叫自己的兒子夫差給自己報仇。吳王夫差在孫武和伍子胥的輔佐下,終于打敗了越王勾踐,他沒有殺掉勾踐為自己父親吳王闔閭報仇。
吳王夫差接受了勾踐的投降請和,也接受了勾踐從越國選送來的美女西施和鄭旦。夫差認為勾踐已經(jīng)失去了跟自己爭霸的資本,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僅僅讓勾踐夫妻成為自己的奴仆。越王勾踐通過越國君臣和百姓二十年的努力,留下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和臥薪嘗膽的美談。
《左傳·哀公元年》載,吳越兩國爭霸,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擊敗,退保會稽山,派使者向吳求和。伍子胥勸吳王不要許和,吳王不聽。子胥便對人說:“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xùn)。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勵志英語?”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本指繁殖人口和訓(xùn)練士卒,后用作發(fā)奮圖強之意。
吳王夫差在打敗越王勾踐后,不再積極進取,而是沉醉在溫柔鄉(xiāng)內(nèi),整日陪著西施和鄭旦飲酒作樂,將伍子胥的建議全當做耳邊風。最可恨的是,夫差一怒之下殺害了伍子胥,并把伍子胥的眼睛掛在蘇州城的城墻上。因為伍子胥在一氣之下說過,他會看著吳國被越國滅亡,被盛怒之下的夫差殺害被將眼睛掛在了城門上。
作為吳王夫差的奴仆,勾踐干了很多扭曲人性的事情。臥薪嘗膽以激勵自己這無可厚非,但是親自品嘗生病的夫差的糞便,這簡直不是人干的事。吳王夫差被勾踐奧斯卡影帝級的表現(xiàn)蒙蔽了雙眼和大腦。夫差自以為勾踐對自己絕對忠心,就將勾踐夫妻放回了越國。
被夫差放回的勾踐如脫籠的猛虎、脫鎖的蛟龍,在大夫文種和范蠡的輔助下,終于恢復(fù)了國力,熬了來了翻身的機會。吳越最后一次戰(zhàn)爭,越國大勝吳國,吳王夫差自刎,吳國從此消失。越王勾踐志得意滿,大宴群臣。
范蠡在吳越爭霸勝出后,告訴自己的朋友文種大夫,越王其人,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并用“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边@句話來警醒文種,但是文種不以為然。范蠡急流勇退,攜帶美女西施泛舟五湖。而文種果真跟伍子胥的命運一樣,也被勾踐賜死。
這就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故事。在中國古代,時時刻刻上演著這樣的悲劇,在西漢和明朝尤為突出。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暴虐無道,秦失其鹿,天下群雄并起,涿鹿天下。很多爭奪天下的下的英雄都是徒勞一場,為他人作嫁衣裳,最終只剩下項羽和劉邦,楚漢爭雄。
漢高祖劉邦跟楚霸王征戰(zhàn)多年,最終在垓下一戰(zhàn)而定天下。垓下之戰(zhàn)時,韓信用計,漢軍兵士唱起了楚歌,觸動了楚軍的思鄉(xiāng)之情,兵心渙散,分崩離析。楚霸王項羽在四面楚歌中陷入絕境,愛姬虞姬自刎,突圍后在烏江自刎。
漢高祖劉邦在奪得天下后,不敢完全沿用秦朝的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都被得到了沿用,只是郡縣制和分封制結(jié)合起來,既搞郡縣制又搞分封制。劉邦在大封功臣的同時,也分了很多劉姓王來牽制或者掣肘異姓王,這也為漢景帝時期的八國之亂埋下了伏筆,種下了隱患。
流氓出身的漢高祖劉邦在稱帝后第一年就開始殺害功臣。第一個犧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劉邦稱帝的那一年被劉邦以謀反罪名消滅。
接著是韓信,在劉邦稱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樣是企圖謀反。5年后,劉邦夫人呂皇后對被軟禁多年的韓信仍不放心,又用計將他處死于長安宮中,并且誅連三族。
劉邦的懷疑猜忌和殘酷無情,使得將士和功臣們?nèi)诵幕袒?,唯恐有一天會被他消滅,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來。韓王信就是害怕劉邦的懷疑,在極度恐懼的情況下干脆公開投降匈奴的。但最后也逃脫不了被追殺的命運。
燕王盧綰是劉邦的同鄉(xiāng),自劉邦浪跡豐沛市井之時,他們就成了患難與共的朋友。漢朝開國前,盧綰一直是劉邦的親信和心腹,但最后也被劉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謀反企圖。趙王張耳本是劉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謀反被廢除王位,貶為宣平侯。
公元前196年,當另一將領(lǐng)陽夏侯陳豨被逼反叛時,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勸彭越一同謀反,彭越猶豫著沒有答應(yīng)。劉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將他逮捕后處死。最殘忍的是,劉邦殺了彭越之后,為了威脅警告其他將領(lǐng)和功臣,竟將他的尸體剁成肉醬,再派人分賜給各位諸侯和功臣品嘗。功臣們因此更加膽顫心驚。
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鋌而走險,起兵反叛。結(jié)果也被劉邦親自統(tǒng)兵鎮(zhèn)壓。
這樣,在漢朝建立的短短7年之內(nèi),劉邦就利用各種借口,將除遠處偏遠南方而又勢力弱小的長沙王吳芮以外的所有異姓諸侯王相繼鏟除。
比起漢高祖劉邦來,明太祖朱元璋在誅殺功臣方面,簡直是有過之無不及。
公元1368年明朝建國,朱元璋黃袍加身,問鼎天下。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李善長、徐達、 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等6人為公爵,另外28人為侯爵,并賜給大量土地,同時頒有鐵券,如果本人或子孫犯罪,可以免死數(shù)次。
朱元璋還使皇室與功臣聯(lián)姻,如郭英之妹為朱元璋寧妃,馮勝、藍玉、徐達之女皆為王妃。李善長、傅友德、胡海、張龍等勛貴之子皆尚公主,與他結(jié)成了兒女親家。朱元璋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確保功臣忠心,鞏固自己的皇位,使大明江山傳祚無窮。
明太祖朱元璋沒有像光武帝劉秀那樣設(shè)置“云臺28將”,也沒有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弄“凌煙閣24功臣”,他只是為了大明江山永固、世代相傳無所不用其極。他只是揮舞著死神的鐮刀,砍向了曾經(jīng)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們、兄弟們,而后在浩大的宮殿里發(fā)出陰冷得意的笑。
在這34個開國功臣中,只有一少部分得到善終,其他的全被朱元璋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誅殺,真正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演繹的惟妙惟肖,尤其在朱元璋精心培養(yǎng)的太子朱標死后,朱元璋簡直喪心病狂,直到陪他打江山的戰(zhàn)友們、兄弟們幾乎被屠戮殆盡后,他才終于放下了屠刀。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一直在重復(fù)演繹著這樣的故事。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