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無戲言”的由來(君無戲言什么意思)
君無戲言的意思就是言而有信,不會說了卻做不到,說到就一定做到。言而有信。成語出處:《論語·學而》第七章: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苯x詞:言出必行一諾千金、表里如一。
周朝開國初期,天下甫定,百廢待興,一位年僅十三歲的少年天子很難以一己之力肩負起天下大業(yè),于是周公旦輔佐成王掌管天下大事,代行天子職權。周公是一個博學多才的賢者,義無反顧地肩負起了教育少年周成王的重擔。
周成王有個弟弟叫叔虞,周成王年幼時常與弟弟叔虞一起在宮中玩耍。在一個秋天的下午,一陣風吹來,梧桐樹上的葉子紛紛飄落。風過后,地上留下了許多梧桐葉。
周成王一時興起,便從地上撿起一片梧桐葉,用小刀切成一個在祭祀、宴饗、喪葬以及征伐等活動中使用的器具“圭”,并隨手將它送給了叔虞,然后,以玩笑的語氣對叔虞說:“我要封給你一塊土地,喏——你先把這個拿去吧!”叔虞聽到成王這么說,隨即歡歡喜喜地拿著這片用梧桐葉做成的“圭”,跑去將此事告知他們的叔父周公。
代周成王執(zhí)掌國政的周公,聽到了叔虞傳來的喜訊,便立刻換上禮服,趕到宮中向成王道賀!周成王不解地問:“叔叔穿戴如此隆重,出了什么大事嗎?”面對周公的道賀,早已把封地之事忘得一干二凈的成王不禁一頭霧水。
周公面帶微笑地對周成王說:“我剛剛聽說,您已經(jīng)冊封了叔虞封地。發(fā)生了這樣的大事,我怎能不趕來道賀呢?”“哦,原來是封地的事呀!”這才想起此事的成王,忍不住哈哈大笑說,“剛才只是鬧著玩呢,沒想到叔虞他竟然還當真了!”
成王話音剛落,不料周公立即收起笑容,正色道:“一個普通百姓都知道言而有信的道理,你貴為天子,金囗玉言,說話怎么可以隨隨便便呢?分封土地這么重要的大事豈可當作兒戲?如果天子不能言而有信,天下百姓又怎么做到忠君愛國、唯命是從呢?”周公之言,令周成王深感慚愧。后來,周成王選擇吉日,把叔虞正式封為唐國的諸侯,史稱唐叔虞。
這件事傳開后,人們稱贊周公說:“能如此循循善誘、教導成王,使少年天子懂得宮中無戲言的道理,周公真是個忠心耿耿的輔政大臣呀!”自此以后,“君無戲言”便成了千年流傳的佳話。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5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