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方法教你養(yǎng)成讀書習慣(看書看不進去怎么辦又不理解)
強迫自己每天固定時間讀書,并邀請家人朋友監(jiān)督,固定時間就是設(shè)定好自己讀書的時間點,到點就要看書,就如同我們的一日三餐,到點就要吃??梢越Y(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節(jié)奏,在每一天安排一個專屬的讀書時間。
央視知名主持人董卿曾經(jīng)說過:“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書都不會白讀,它們總會在未來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xiàn)地更出色?!?/p>
也有人說:你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那些你無法到達的地方,書,都可以帶我們一一抵達,書帶給我們的,不止是知識,還有眼界。
可能很多人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買了紙質(zhì)書放在家里,微信讀書也充了會員,一切客觀條件都具備了,結(jié)果拿起書卻發(fā)現(xiàn)根本看不進去。
要么剛看兩眼,手機響了,又看兩頁想起有其他事情還要做,或者是看著看著就睡著了,書連幾頁都沒有翻過。很苦惱!
那么首先我們就要分析,為什么讀不進書,背后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是沒有閱讀習慣
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不僅不會按照規(guī)劃去主動讀書,即便被迫讀書,也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不適應(yīng)。比如不經(jīng)??磿娜?,翻開書就有“閱讀困難癥”,密密麻麻的字,晃得人眼暈,更別說去讀了。
如果是一二年級的小朋友讀書,你讓他去讀書,沒多一會兒喊渴了,喊這疼那疼各種借口,這書自然就讀不進去了。
第二是看的書沒有吸引力,不是自己興趣所在
很多人,根本都搞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讀書,可能是為了打發(fā)時間或者為了方便以后聊天時吹吹牛,就隨便找本書來看。
除了小說,其他書籍本身內(nèi)容就比較乏味,再加上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能讀進去才怪!
第三就是讀書方法不對,包括閱讀環(huán)境,讀書姿勢,還有心態(tài)等
很多現(xiàn)代人,忙碌一天后,會在睡前拿本書看。結(jié)果躺在床上,沒看幾行字就睡著了,還以為是書催眠的呢。其實本質(zhì)原因臥室的環(huán)境,躺臥的姿勢,都是更適合睡覺,而不是看書。
以上這些,就是我們?yōu)槭裁醋x書讀不進去的三大主要原因。歸根結(jié)底就是讀書的時候無法專注。因此,想要靜下心來看書,首先就要學會專注。
針對上面三個問題,給大家介紹三個方法,幫助同學們走出讀書無法專注的誤區(qū),讓大家都能高效閱讀,享受讀書的過程。
方法一:慢慢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習慣
首先針對沒有閱讀習慣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慢慢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至少21天,沒有什么捷徑,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
這里我教給大家一個比較簡單而且容易形成習慣的方法:那就是強迫自己每天固定時間讀書,并邀請家人朋友監(jiān)督。
固定時間就是設(shè)定好自己讀書的時間點,到點就要看書,就如同我們的一日三餐,到點就要吃??梢越Y(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節(jié)奏,在每一天安排一個專屬的讀書時間。
這個時間可以是清晨早起后的半小時,也可以是其他任何自己有空的時間。
將讀書時間固定下來,可以讓我們提前準備好,把工作生活妥當安排,給讀書專門騰出時間,在這個時間段里,專心看會兒書,不被其他事件打擾。
只要我們能堅持一段時間,至少堅持21天,定時讀書的習慣就培養(yǎng)出來了。習慣成自然后,我們會主動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閱讀,原來要拖很久才能讀完一本書,如今不知不覺就讀完了。
讀書成了習慣,讀書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讀書逐漸成了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方法二:找自己感興趣的書來讀
在讀書初期,喜歡什么類型的就去讀什么,不喜歡的就放一邊,等以后適應(yīng)讀書了再根據(jù)自己需求去讀
比如,一個沒有養(yǎng)成讀書習慣的我,看了一部重生的小說,當讀進去之后就停不下來了,吃了飯不干別的先拿出來看,別人都在玩自己還在看,廢寢忘食的感覺,這就是興趣所在。
方法三:用正確的讀書方法來讀書
讀書方法包括選擇好的讀書環(huán)境,盡量在光線明亮,安靜舒適的地方讀書,像圖書館,閱覽室或者是家里的書房。
最近解鎖了適合讀書的地方——公園,每天下班后去公園讀書,養(yǎng)成了固定的讀書習慣。
讀書時,姿勢也很重要,不要躺臥,要端坐桌前,這樣能更好地集中精神來閱讀。
同時,擺正讀書的心態(tài),帶著目的去讀書,明白自己要從書中得到什么樣的收獲,只有這樣,讀書才能有的放矢,我們也更有意愿把書讀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