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桂林是那么美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描寫哪處風景)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靖袷健课逖月稍姟久洹拷髑嗔_帶,山如碧玉篸。
提到桂林,哪怕你沒有去過,也一定會脫口而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不錯,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現(xiàn)代桂林的標簽,是我們對現(xiàn)在的桂林形象的描繪。
但是,唐朝時期的桂林是怎樣的呢?你了解嗎?
杜甫未曾到過桂林,卻有詠桂林的詩《寄楊五桂州譚》。韓愈和杜甫一樣,雖也未曾到桂林,卻也有詠桂林的詩《送桂州嚴大夫》。由此看見,在唐代,桂林山水也已名聞遐邇。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杜甫和韓愈描寫桂林的詩篇。
要欣賞這首詩,我們先來了解答一個問題:“唐朝時期的嶺南很荒涼嗎?”
答案是肯定的。
據(jù)資料統(tǒng)計,秦始皇最先統(tǒng)一南嶺,當年的兩廣地區(qū)還是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
到唐朝時期,整個廣東人口大概在100萬左右(唐朝時期嶺南屬于嶺南五府經(jīng)略使(廣州、桂州、邕州、容州、交州)管理,后設(shè)立嶺南節(jié)度使管理)。
到明朝時期,廣東才有300多萬人口。一直到元朝滅南宋時期,漢族人開始大規(guī)模遷入。
第一篇
寄楊五桂州譚
(因州參軍段子之任)
唐 杜甫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
梅花萬里外,雪片一冬深。
聞此寬相憶,為邦復好音。
江邊送孫楚,遠附白頭吟。
【格式】 五言詩
【名句】 梅花萬里外,雪片一冬深。
【基調(diào)】 愛國情懷
【時間】 不詳(大概是在安史之亂時期)
【注釋】
五嶺:指大庚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和越城嶺。
邦:家鄉(xiāng)。
好(hǎo)音:好的消息。
江:指岷江。
孫楚:這里用孫楚喻指段參軍。用典:孫楚字子荊,晉太原中都人,才藻卓絕,爽邁不群,年四十余始參鎮(zhèn)東軍事,復參石苞驃騎軍事,王駿聘為參軍。
詩文中常用作稱美“參軍”的典故。這首詩中杜甫托桂州參軍段氏于赴任之便寄詩好友楊氏。這里用孫楚喻指段參軍。
白頭吟:卓文君寫給司馬相的決絕書,在這里作者是想表達一種“忠貞”的含義。
【譯文】
五嶺的氣候相當炎熱,唯獨桂林的氣候清爽宜人。
在北方雪花紛飛的寒冬,萬里之外的桂林卻是梅花飄香。
想到好友楊五是在如此佳境之中,使我的心稍得寬慰,請他在這風雨飄搖之際努力報國,給家鄉(xiāng)帶來佳音吧!
我在岷江邊送別段參軍乘舟遠去,就托付他把這首表達忠貞的《白頭吟》轉(zhuǎn)交給摯友楊五吧。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大體是作于安史之亂時期。作者借對遠在嶺南桂州的好友楊五的懷念,表達了作者祈望和平、百姓安樂的愛國情懷。
第二篇
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送桂州嚴大夫
唐 韓愈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
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格式】 五言律詩
【名句】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基調(diào)】 寫景+送別
【時間】 韓愈55歲,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
【注釋】
桂州:今廣西桂林。
嚴大夫:作者的好朋友,嚴謨(mó),大夫是他的官職名稱。
同用南字:“南”字是韻腳,“同用”可能說是韓愈此詩為附和而作,所和詩也是以南入韻。
蒼蒼:在不同的意境下有不同的解釋,這里指的郁郁蔥蔥的樹木,應該是“綠色”。如在“天蒼蒼野茫茫”中的“蒼蒼”就是指的天空的顏色,應該是蔚藍的意思。
森:茂盛。
八桂:桂州(今廣西桂林)的別稱,因桂樹大片成林、桂花滿地得名。
茲:此,這。
湘南:今湖南以南,指桂州。湘:指今湖南。
江:這里指的是漓江。
青羅帶:青綠色的綢帶。
碧玉篸(zān):碧玉簪子。篸(zān):同“簪”,古代婦女扎發(fā)髻用的條狀物。
輸:繳納賦稅。
翠羽:指翡翠(水鳥)的羽毛。唐以來,翠羽是最珍貴的飾品,可用來作裝飾品,百姓多用來繳納官稅用。
黃甘:同“黃柑”,桂林人叫做“黃皮果”,長得有點像龍眼,卻是橘子、柚子的表親,和龍眼一點血緣關(guān)系也沒有,一串串的像葡萄長在樹上。(也有人認為就是橘子之類)
飛鸞(luán):仙人所乘的神鳥。鸞:鳳凰鳥。
不假驂(cān):又作“不暇驂”,不需要駕馭。 假:需要的意思。驂(cān):古代駕在車前兩側(cè)的馬,這里作動詞“駕”的意思。
【譯文】
郁郁蔥蔥、繁榮茂盛的八桂之地,就是桂州。
桂州的江水宛若一條青紗羅帶,桂州的山猶如一枝碧玉頭簪。
桂州的百姓家家戶戶都繳納翠鳥的羽毛,家家戶戶都自己種植黃甘。
你此去桂州做官,遠遠勝過乘著飛鸞成仙而去啊。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韓愈55歲),韓愈的朋友嚴謨出任桂州的行政長官,離京上任前,時任兵部侍郎的韓愈作此詩贈別,既贊美了桂州的風土人情,又表達對好友的不舍。
這首詩雖無一字言送別,但寬慰之意,送別之情,自在其中。
賞析
這首詩本是一首送別詩,現(xiàn)在我們更多的偏向于把它看成是對桂州山水、風土人情的描寫。
其實這首詩雖沒有一字著“送別”,卻是作者對好友的一番不舍和寬慰:雖然桂州地處南荒之地,但其風景秀麗,物產(chǎn)富饒。
作者和友人都深深的明白,即使風景再秀麗,物產(chǎn)再富饒,畢竟是處于荒蠻之地,此去,前途未卜,但作者以一種更加積極和樂觀的態(tài)度感染著友人,何嘗不是苦中作樂的心酸呢!
首聯(lián):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首聯(lián)點題,寫出好友即將赴任之地。
桂州因為桂樹成林、桂花滿地而得名,別有一番魅力。
頷聯(lián):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頷聯(lián)形象的寫出了桂州山水的特點。
桂州的水清澈澄明,蜿蜒曲折,宛若一條青紗羅帶,桂州的山拔地而起,峻峭玲瓏,猶如碧玉頭簪(去過桂林的朋友看到過桂林的山應該比較有感觸,那里的山雖然形態(tài)各異,但卻是拔地獨立,旁無延緣)。
桂州的山偏于秀麗,所以這里詩人用“青羅帶”、“碧玉簪”等女性化的東西來比喻桂州的山水,更多的是突出其柔美的一面。 頸聯(lián):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柑。
頸聯(lián)寫桂林特殊的物產(chǎn)。
“戶”、“家”是同義復詞拆用,意即家家戶戶。據(jù)考究,自唐代以來,翠鳥的羽毛是極珍貴的飾品,所以家家戶戶將其作為繳納稅收的物品。
蘇軾曾說過“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里,桂州這個地方是盛產(chǎn)“黃甘”,對于當?shù)厝藖碚f是極普通的東西,但對于京城而來的人來說,卻是倍感新鮮。
不妨模仿一下蘇東坡的口吻,那就是“日啖黃甘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尾聯(lián):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尾聯(lián)歸結(jié)送行之意。
前面描寫了桂州秀麗奇特的風景和新奇的物產(chǎn),為最后引出尾聯(lián)做足了鋪墊。好友此去桂州,雖地處偏遠,但有了前面作者所描述的美好,此去應是“遠勝登仙”。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