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遺是什么意思(夜不閉戶是什么意思)
夜不閉戶,意思是指夜間睡覺不用關門不怕小偷來侵犯。形容社會治安情況很好,出自《禮記·禮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這些都是形容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yè),民風淳樸,沒有盜賊出沒的祥和景象。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句話出自于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
這句話意思是就是路上掉了東西沒人撿了據(jù)為己有,晚上睡覺的時候不用閂上門。常常用以說明國家安定,人們思想品德高尚,社會風氣很好。
其實在我們中國歷史上,也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能夠實現(xiàn)這樣的社會。這種時期雖然少見,但是還是有的,但代表著我們社會和諧到達了一個非常好的地步。
以史為鑒
全文:
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shěn)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什么意思呢 所以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必要性,這段對話大致意思是,皇上和大臣討論關于盜賊的事情該怎么處理,有的人就請求使用嚴酷的法律來制止。
這時皇上卻微笑著說:“老百姓為什么去做盜賊,可能是由于賦稅太多,勞役、兵役太重,有些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即吃不飽,也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所在,所以也就顧不得廉恥了。我們應當去掉奢侈,節(jié)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何必要用更為嚴厲的刑法呢?”
從這以后,過了幾年,天下太平,沒有人把別人掉在路上的東西拾了據(jù)為己有,大門可以不關,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每個人都生活得非常滿足,既然如此的美好,那我們?yōu)楹我ヒ估锿祫e人東西呢?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宋朝能達到夜不拾遺的高度的原因吧。
我們看的是歷史,但是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真的希望能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當中,不管你們相不相信,我反正是信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0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