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狗子才是小說中讓人恐怖的(聊齋志異最恐怖的一個故事)
其實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這部小說當中描寫的最恐怖的一篇文章則是《野狗子》。因為作者僅僅用了200多字。寥寥數筆就給人描述出了當時的一個人吃人的恐怖世界。蒲松齡是我國明末清初的著名的文學家,被后世稱之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
在我小的時候,每當看到《聊齋志異》這本小人書時候,都覺得非常害怕,總是提心吊膽的。但是總是經不住誘惑,去感受恐怖的刺激。
說起《聊齋志異》中那些令人恐怖的鬼故事。很多人就想到就是《畫皮》中青面獠牙的厲鬼,或者是《席方平》中描寫的十八層地獄里上刀山下油鍋的煉獄的情景。
其實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這部小說當中描寫的最恐怖的一篇文章則是《野狗子》。
因為作者僅僅用了200多字。寥寥數筆就給人描述出了當時的一個人吃人的恐怖世界。
蒲松齡是我國明末清初的著名的文學家,被后世稱之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
他用盡一生心血所寫成的短篇小說名著《聊齋志異》。幾百年以來廣為全世界讀者的喜歡。
書中所描寫的鬼魅狐仙令人印象深刻,以及各種妖魔鬼怪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更是成為當今影視作品追捧的素材。
我們現代人已經離古人描述的神仙世界已經很遠了,對于妖魔鬼怪天堂地獄的理解,也是僅僅限于影視作品的體現。
蒲松齡的《野狗》全篇僅有200多個字,篇幅雖短,讀來卻令人脊背發(fā)涼,被稱之為《聊齋志異》里面最駭人的一篇小說。
文章的開頭蒲公就交代了歷史背景:“于七之亂,殺人如麻”。于七之亂是明末清初發(fā)生在山東東部,長達15年之久的,反抗清朝統(tǒng)治的農民起義,領導這場起義的領袖叫做于七。
起義最終還是失敗了,清廷為了報復,對起義軍所在的地區(qū)范圍內的老百姓,無論男女老幼毫無差別的屠殺殆盡。
一時之間,整個膠東地區(qū)的很多村莊、甚至縣城,都是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真可謂是“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啊”!
鄉(xiāng)民李化龍,自山中竄歸。值大兵宵進,恐罹炎昆之禍,急無所匿,僵臥于死人之叢,詐作尸。
村民李化龍為了躲避清兵的屠殺,跑到了深山里。到了深夜,他才敢從大山里走出來,回家尋找能吃的東西。
恰好碰到清兵在夜間行軍,為避殺身之禍,他急中生智立即倒地,僵臥到死人堆里,佯裝死人企圖躲過一劫。
清軍并沒有從尸體堆中發(fā)現活著的李化龍,很快便走遠了。但他還是不敢爬起來,繼續(xù)躺在死人堆里,一動不動。
忽然他聽到身邊傳來動靜聲,睜眼一看,發(fā)現一些缺腦袋、斷胳膊的尸體竟然都站了起來。
就像僵尸一樣,密密麻麻的站成一排排,好像在討論著什么。其中一個僵尸說:“野狗子要來了,怎么辦?”其它的僵尸也是亂作一團,哆哆嗦嗦地說:是啊“怎么辦?怎么辦……”
突然,所有的僵尸又撲哧撲哧地倒下,恢復了之前的死尸模樣。
李化龍嚇得大氣都不敢出,他按著碰碰狂跳的胸口,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準備從地上爬起來。
剛抬起頭來,就看見了一個獸頭人身的怪物從不遠處奔了過來。這個怪物正是僵尸們所說的“野狗子”。
野狗子開始并沒有發(fā)現李化龍,它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堆積如山的尸體上。
它挨個扒弄這些尸首,然后伏下身、吸食起了每一個尸體的腦髓。 大腦被古人認為是人的靈魂之所在,人死了只要靈魂還在,那么就可以投胎轉世,
可是如果野狗子把人腦給吃了,就等于把人的靈魂也吃了,那么人的靈魂就徹底的消失了,再也沒有輪回轉世的機會了,這對古人來說是比死還可怕事情。
李化龍害怕極了,他使勁將自己的腦袋往尸體底下拱,想要把自己藏身于堆積如山的尸體下面。
很快,野狗子吃完其他的尸體,來到了李化龍的身邊,撥弄著李化龍的肩膀,想要吸他的腦髓。
在死亡來臨之際出于求生本能,他立刻從地上摸到了一塊碗大的石頭,對準怪物的頭部狠狠的砸了下去。
石頭砸中了野狗子的嘴,它發(fā)出了一聲劇烈的慘叫,聲音就像是貓頭鷹的叫聲一樣瘆人。野狗子的嘴巴受傷后,就撒腿跑開了,鮮紅的血流淌了一地。
李化龍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爬了起來,他看看滿地的血跡,發(fā)現了野狗子被打落的兩顆牙齒。他撿起獠牙,只見這兩顆獠牙中間彎曲,末端銳利,長有四寸有余。
于是他將狗牙拿回去給躲在山里的鄉(xiāng)人們看,但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什么動物身上的牙齒。
蒲松齡親身經歷了于七起義的那個時代,起義失敗后,清廷就對這個地方的老百姓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屠殺。
而當地的民眾卻麻木不仁不知反抗,所以蒲公寫這篇文章,用獸首人身的怪物野狗子,來代指的是清廷的殘酷統(tǒng)治。
而僵尸們則是指麻木的群眾,野狗子吸食人的腦髓,則意味著清廷對于民眾的思想控制。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0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