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何時傳入中國(西瓜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西瓜汁多味甘,清涼解渴,是很受人們歡迎的消暑佳品。
西瓜的原產(chǎn)地是在非洲熱帶的干旱沙漠地帶,主要種植在熱帶地區(qū)。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后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后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
顧名思義,西瓜以西字冠名,想來最初是從西域傳入中原的。
有人說西瓜是在元世祖忽必烈(公元1260—1294年)時期,始從西方傳入中國。這種說法早已被史學界否認。據(jù)1959年2月14日《光明日報》報道,在杭州水畈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居然發(fā)現(xiàn)了西瓜種子。但對其可靠性尚有待進一步證實。
以往史學界普遍認為,我國種植西瓜始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時期。宋代歐陽修撰《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二》記載,郃陽縣令胡嶠居住契丹七年,于“平川多草木”之處“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p>
胡嶠寫的那篇《陷虜記》也有類似記載:“以牛糞種之,結(jié)實大如斗,味甘,名曰西瓜。”回紇是我國古代居住在色楞格河與鄂爾渾河流域及天山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中原視其地為西域,西瓜當是由此得名。
還有一說:西瓜產(chǎn)于古代東北。宋朝使節(jié)洪皓到金出使歸來寫下《松漠紀聞》一書,其中說到西瓜:“西瓜形如扁蒲而圓,色極青翠……其瓞類甜瓜,味甘脆……攜以歸”。
宋代高承編撰的類書《事物紀原》也說:“中國初出西瓜,洪忠宣使金,貶遞陰山得食之,其大如斗,絕甘冷,可蠲暑疾?!?/p>
明代馬歡著海外聞見錄《瀛涯勝覽》說的更具體:“靺鞨國西瓜甜瓜,一枚用二人舉之?!膘呿H即指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由此可見,東北西瓜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名氣就很大了。
西瓜的栽培經(jīng)過了漫長的歷史。據(jù)說西瓜在未被人類栽培以前,只不過是一種野生的漿果,比雞蛋還要小,主要生長在南非的卡拉哈里半沙漠周圍地區(qū)。經(jīng)過勞動人民長期精心培育,才成為果實碩大、果汁飽滿、具有很高含糖量的水果。
由于西瓜受到人們喜愛,我國古代詩人對其多有吟詠。南宋范成大在《西瓜》一詩中寫道:“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告訴我們當時西瓜已經(jīng)普遍食用。
與范成大同時代的方回寫有《秋熟》詩,有兩句是“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瑤膚”,道出其妙處。文天祥那首《西瓜吟》把吃西瓜的情景寫得十先生動:“拔出金佩刀,斫破蒼玉瓶?!?/p>
稍后金代也有人寫詩贊西瓜。陸儼山《菽園雜記》載:“金時王予可南云《詠西瓜》云:‘一片冷裁潭底月,六灣斜卷隴頭云'?!钡珜懙米顬榫唧w形象的還是元代方蔓那首《食西瓜》:“縷縷花衫沾唾碧,痕痕丹血掐膚紅。香浮笑語牙生水,涼入衣襟骨有風。”
西瓜性喜炎熱、干燥與充足陽光,不耐寒,所以在夏季生長成熟,但地處亞熱帶的臺灣卻是例外。那里是秋天播種,農(nóng)歷十月收獲。清朝慈禧、嘉靖皇帝愛吃西瓜,南苑辟有瓜園。臺灣西瓜那時每年都要做為貢品運到京城,以備臘月廟祭之用。
在食用西瓜的實踐中,古人還發(fā)現(xiàn)了它的藥用價值與特性。《松漠記聞》云:“有人苦于目病,令以西瓜切片曝乾,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p>
明代李詡著《戒庵老人漫筆》卷二載:“西瓜可治暑疾,甚效……極惡糯木,撒上易爛?!痹诠糯t(yī)書中,又稱西瓜為“寒瓜”、“天生白虎湯”,除“可治暑疾”外,還能醫(yī)治口熱瘡、醒酒。
西瓜皮也是一種藥材,李時珍《本草綱目》稱之為“西瓜翠衣”,主治暑熱煩渴等癥。西瓜子仁則能清肺化痰,治吐血,有降血壓作用。
西瓜雖好吃又能治病,但正如古人所告誡:美味不可多食。西瓜吃多了,不但對人體不利,反而有害。關于這一點,前人早已發(fā)現(xiàn),且有不少精辟論述。李時珍《本草綱目》亦謂:“西瓜、甜瓜,皆屬生冷,世俗以為醍醐灌頂,甘露灑心,取其一時之快,不知其傷脾助濕之害也”。
又元代李鵬飛所撰《延壽書》云:“防州太守陳逢原避暑,食西瓜過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舉動。遇商助教療之,乃愈。此皆食瓜之患也,故集書于此,以為鑒戒云”。
由于西瓜屬寒性,要食用時不要與屬熱性的食物并用,尤其是羊肉,二者寒熱相拒,使人頓生疾病。
當然,吃西瓜患病與否,也是因人而異。明代王象晉在其《群芳譜》中指出:大抵西瓜性寒,北人秉壯,食之無害,南人秉弱,食后遂成瀉痢。寒胃忌之?!比绱丝磥?,患胃病者要少吃西瓜,特別是經(jīng)過冰鎮(zhèn)的更要慎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05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