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時候電是怎么來的(舊時光70多年前民國時期)
平時很喜歡收藏老照片,
我一直覺得這些珍貴的照片,在講述拍攝時刻的那個世界。
先挑出一組民國時期和火車有關(guān)的照片,和大家講講民國時期人們是怎么坐火車的。
先橫屏預(yù)覽一下圖片
1941-1949年 安徽省
我買的時候名稱上面只標(biāo)注了1941-1949年中國各地老照片,
1.照片拍攝于蚌埠,明光市,淮南市這些地方,離南京很近。
2.照片里面穿軍裝的都是國軍身份。
3.1937年盧溝橋事變,37年底南京淪陷,一直到1945年抗戰(zhàn)勝利。
所以時間上可以大致做一個推斷,這些照片都是拍攝于1945-1949年。
這一組照片是當(dāng)時作者跟隨國民黨一隊軍人,乘火車在安徽省拍攝的。照片中有大的場景,有人物的特寫,記錄了沿途的所見所聞。
1941-1949 安徽省
照片很多,我只挑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來說
第一組三張是車頭車廂車尾,非常多的人。
你看到會不會有些吃驚!
注意看車頭的地方還在騰云駕霧,
別忘了那個時候的火車可真的就是火車,所以我很好奇車頭有這么多人的情況下到底這些人當(dāng)時熱不熱。
人都可以坐到車頂上車前面,甚至比車頭還靠前的位置。
側(cè)面能反映出當(dāng)時火車行駛的速度有多慢。我在想當(dāng)時的火車速度這么慢,是不是沿途一路,人們隨時扒車門就能上下車。
現(xiàn)在看可能比印度火車還能裝,上下擠滿了人,注意觀察這些形形色色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 這些人里面有普通老百姓,有穿軍裝的,有穿長袍,還有戴禮帽的。
多說一點,照片里面這些人他們的服飾,有很傳統(tǒng)的很西化的這些穿著都能看到,現(xiàn)在我們身上穿的幾乎都是洋裝, T恤衫 牛仔褲 襯衣這些都是洋裝。
下一小組, 前面兩張照片生動的展現(xiàn)了當(dāng)時擠不進車廂的人怎么辦,
真的就是把自己掛在了車上
我們現(xiàn)在講好像是完全開玩笑的一句話,但當(dāng)時的人真的就是把自己掛在了車上。
注意看這兩個人的行李,那個時候,普通老百姓多數(shù)是用口袋裝自己行李的。
第三張呢,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張。
前面這位小姑娘從她的穿著打扮就能看出來家境一定很貧窮,腳上穿著一雙極其不相稱的大鞋,這個鞋我覺得很有可能是撿來的,
1945-1949 安徽省
注意看她穿的棉褲的褲腿,是用繩子綁起來的,綁起來不進風(fēng)暖和,但你能理解什么呢?
因為我們眼前看到的這個年代,大部分老百姓冬天只有一件棉衣棉褲,不像我們現(xiàn)在里面穿秋衣秋褲打底褲,開著口你也不覺得有多冷,這個小姑娘冬天身上真就這么一條棉褲,
我姥姥現(xiàn)在已經(jīng)80多歲了,她現(xiàn)在每年冬天還是習(xí)慣穿棉褲下面一定用繩子綁住褲腿。應(yīng)該是那個時候留下的習(xí)慣。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小姑娘,在站臺上她正在干什么呢?
你有沒有注意到后面這個和她年齡相仿的人,在干什么?
我猜測,很大可能正在賣熱水,你能想象嗎,照片就是她遞上熱水的一刻,所以我們的主人公很,很可能這一天和她的小伙伴出來賣水的。
還有賣什么的呢,
下面這張,兩人行色匆匆,手里提的東西能判斷出一個是賣傘的一個是賣帽子的,你注意看兩個人都沒有穿鞋,光腳在走路。
1945-1949 安徽省
我猜測,他們兩是有鞋的,之所以光著腳,是怕把鞋弄臟弄濕,沒辦法穿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前面幾張照片反映地面很多泥,應(yīng)該是那一天剛下過雨。
那個年代(1945-1949)有鋪裝路面是很奢侈的一件事,人們多數(shù)都是布鞋,布鞋泥了濕了根本沒法穿,所以還不如光著腳。
你可見這兩人趕來車站的這一路,路況多差。
我這里要賣個關(guān)子,人群里有很特別的一個人,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一會再說。
下一張,注意剛剛說的地面有水坑,對吧。
注意賣東西的一老一少。穿著很傳統(tǒng)的長袍打著補丁,兩人正在向車?yán)锏氖勘凳蹡|西。
此處有彩蛋,認(rèn)真觀察
各位再仔細的觀察一下這張照片,看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什么,此處先留一個小彩蛋,放到最后說。
鞋的顏色上判斷很明顯已經(jīng)濕了,他當(dāng)時穿的肯定很不舒服,他們手里賣的東西是什么呢,乍一看感覺像是油條,也可能是紅薯一類的東西。
下一張,鏡頭前面這位大哥在吃飯。
今天的眼光看我們這位大哥的發(fā)型 還是挺時尚的
注意看他的筷子長短還不一樣,吃的東西湯湯水水的,應(yīng)該是在站臺買的。
如果吃的是饅頭之類,那才有可能是一路帶過來的,你能明白吧。
碗筷也搞不清楚是不是自備的,很有可能是。
那個時候人們出門隨身帶一個碗一雙筷子,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很可能吃完 這位大哥把碗往旁邊包袱里一塞就完事了。
下面我們再回過頭,說說剛才那位女士。
人貼著人,像不像現(xiàn)在北京早高峰地鐵
很明顯她是剛剛擠上車,箱子還沒擠進去。
你稍微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她的穿著有別于之前我們見到的所有人。
呢子大衣,燙了頭時髦的發(fā)型,和周圍的人相比格格不入,
旁邊的男士都是臟亂差的形象,身上的這些油漬,隔著屏幕都能聞見這股油了吧唧的味道。
我們這位女士,我猜她一定家境不錯,而且有比較西方的進步的思想,再和照片最左面的女士對比,你應(yīng)該也能感受到。
你注意車門上站的這位大哥,他為什么一直站車門上呢?很可能,他只要下去就再難擠上車了。
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包括前面這么多張照片,火車上的乘客絕大部分都是男性,那個動蕩的年代(1945-1949),女性其實是很少出門的。
下一張,腦補一下她操著一口安徽方言和別人在嚷,拼命的想往車?yán)锩鏀D的狀態(tài),她心里那個急躁。
1945-1949 安徽省
前面啰嗦太多了,本來打算寫一期把這個故事都講完, 分成上下期吧,下期再講講:
車站里士兵的故事,
當(dāng)時人們是怎樣候車的,
漢語拼音1958年頒布,此前漢字用什么注音?
喜歡的朋友關(guān)注下期。
謝謝閱讀。
彩蛋時間!
再回頭看剛才的那張照片,
注意看這個照片,我看了7、8遍之后,已經(jīng)寫完節(jié)目腳本了,驚奇的發(fā)現(xiàn)一件事,
有沒有看出來,這就是剛才提到的那兩位小姑娘,我們的主人公,
對比鞋子,
上衣都是前面長后面短,
還有同伴手里的水杯,
基本可以肯定就是剛才的兩位小姑娘。
看身高可能也就10歲出頭吧,這種生活的境遇簡直太慘了。
現(xiàn)在即使一般的家庭小朋友多幸福。
我們現(xiàn)在出門渴了買瓶水,要是用別人用過的水杯,膈應(yīng)死你,
珍惜好時代,就這樣。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zé)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fjap/88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