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款奔馳e260coupe雙門二手價格(二手奔馳E260Coupe最后的)
似乎我們高估了市場對這代E coupe的接受度,經常逛小程序的話不難發(fā)現這臺E coupe已經是老朋友了?,F在價格也是隨行就市,已調整到接近當年落地價的1/3。對于一臺7年3萬多公里、講究格調的進口奔馳來說還是蠻有性價比來著。
或許是大多數Coupe車型準客戶不太會把這代E Coupe作為首選車系,因為現有價格接近顏值更高的C Coupe可選。不過在我眼里這代E Coupe是個很特殊的存在,CLK老粉面對這臺最后的“混血王子”頗有感慨。
E級的雙門Coupe版可謂歷史悠久,從W114到W123再到W124就從未缺席。轎跑版雖以四門版的E級轎車為基礎,工程師通過無B柱的設計讓Coupe車型顯得更加獨立且別具魅力。
前后兩塊玻璃升起后精準貼合的設計已成為了奔馳E Coupe的招牌,可別覺得這是為了兼容敞篷版弄出的設計,因為直到W124代官方才出敞篷版。
這么做無非就是為了駕駛員的視野,奔馳可不希望它的客戶用一個舒展的姿態(tài)駕駛一輛運動轎跑時旁邊有個柱子來影響心情。
就像不用擔心沒了B柱會影響結構強度一樣,你也完全不用擔心系安全帶時是否方便,開奔馳一定要優(yōu)雅。
當E級發(fā)展到W210代也就是初代四眼E時,E Coupe消失在了產品序列里。取而代之的是CLK,一臺用C級底盤打造的E Coupe。按奔馳的調性應該不會是因為成本問題而選擇用更低端的平臺,應該還是E級越來越大越來越重,以此為基礎打造運動化的coupe并不是最優(yōu)的選擇。
基于W203代的C級打造的二代CLK大家可能就相對熟悉點,外觀依舊優(yōu)雅,性能變得更加暴力。F1安全車、CLK 63 Black Series、CLK DTM AMG諸多經典現在依舊值得回味,也是那個時候我被CLK種草了。
除了CLK外奔馳同期還推出過尺寸更小的SportCoupe版引入國內,這也是最早的C級轎跑車。后來奔馳發(fā)現SportCoupe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第一臺奔馳,面對年輕群體推出一款時尚又運動的車型迅速提上日程,這也為以后全新A級的誕生埋下了伏筆。
有成功案例的伏筆也有不愿提及的敗筆。奔馳后來把SportCoupe這個車系獨立出來命名為CLC,本以為CLC是用剛推出的W204作為底子來開發(fā)的雙門轎跑,結果奔馳直接用上代SportCoupe的底子套了個W204代的殼來賣。這種新出車系直接老黃瓜刷綠漆的結果可想而知,CLC不到3年便草草收場,CLC這個系列也大概率不會再被奔馳啟用了。
而W204代的正統雙門車型也首次被命名為 C Coupe,看尺寸軸距很容易發(fā)現它和今天主角E Coupe的關系,就是20多萬的價差還是能感受到階級的差距。要是按手機圈的玩法或許該叫作E Coupe 青春版?
扒拉這多歷史還是想說明這臺名義上的E Coupe只是說在叫法上回歸本源,而本質上其實是末代CLK。它不是為了滿足C級顧客駕駛樂趣的雙門轎跑,而是以E級客戶為服務對象、為他們帶來更高品質的駕駛感受及樂趣,所以E Coupe的售價比A5、3系轎跑、4系、乃至自家的C Coupe高出一大截也沒什么可以指摘的。
用奔馳自己的話說,E Coupe和E級有60%的共通技術部件,叫E Coupe實至名歸。自這代車型后奔馳啟用了全新的MRA模塊化平臺,傳統的“溯源”工作幾乎不可用,結合C級與E級兩個平臺優(yōu)勢而生的“混血王子”不再會有續(xù)章。
正如同代E級一樣,E Coupe也經歷了當時業(yè)內罕見的中期大改。新的外觀、新的動力總成,也直接讓前后期款的二手E Coupe產生了不小的價差。這對于消費者來說其實是好事,只追求核心體驗的十幾萬就能入手一臺早年前期款,而花了二十多萬買后期款的也不會覺得虧,畢竟后期款的顏值提升完全值得多掏這份錢,年份更近還是新款2.0T。
四眼轉換為雙燈帶日行燈的巧妙傳承至今依舊覺得精妙,現款E的中期改款幅度也不小但沒有這種值得回味的感覺,只是從小號老S級改成了小號新S級而已。
有條件的話一定要選高配車型,雙透鏡LED大燈的精致度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尾燈的造型也一并向E級看齊,質感與顏值與后輩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去掉周身一圈的防擦亮條,后保排氣處做了更精致化的處理,一掃前期車型的那種年代感。就算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后期款的E Coupe,其顏值依然能打,這大概就是轎跑的魅力吧。
M274 7AT國內保有量巨大,也是奔馳切換到輕混系統前的主力動力總成。若是預算有限不考慮更高階的M276的話,四缸高功率版更值得推薦,后續(xù)一樣的維保多那20千瓦的動力何樂而不為。
內飾部分毫無疑問的照搬了E級的那套,看上去可能稍顯古板,但那種細節(jié)的精致與材料的質感還是能獲得很強的價值感。
要說唯一的槽點就是改用電子懷擋后中控區(qū)域依舊沒有考慮手機放哪的問題,要說那時iPhone早已取代諾基亞的江湖地位了,還好之后2016款的E Coupe給整上了CarPlay。
有著優(yōu)美弧線的車頂會不自覺的給你帶來壓迫感,身高超過185cm的話估計只能選擇半躺的姿勢來駕駛。E Coupe的坐姿與視野和E級轎車的感覺幾乎沒差,還是能很優(yōu)雅的上下車。
得益于無B柱設計和電動的舒適進入系統,E Coupe是少有的能優(yōu)雅進出后排的雙門四座Coupe。
因為軸距一樣,實際內部空間和四門C級車很接近。主駕調至我比較舒服的駕駛坐姿后排空間不能說充裕但高度可用。
180cm的我能以一個比較舒展的姿態(tài)落座后排,就是頭會蹭到車頂。后排坐個普通成年人完全不成問題,當然也可以裝安全座椅帶娃。少了這根柱子帶來的不僅是造型上的驚艷,前后排的乘車體驗也有著不小的提升,前者看得到,后者體驗過才會說好。
空調出風口、儲物格、升窗鍵、中高音喇叭后排一樣不少。
比E級更短的軸距會讓前排乘客更容易感受到后門板喇叭的存在,仔細聽會覺得周圍一圈都是喇叭,進口老奔馳的音響哪怕不貼牌素質那也是有口皆碑,一耳朵就能聽出的好。
即便7年過去內飾成色保養(yǎng)的還挺不錯,這種相對難保養(yǎng)的紅色座椅僅輕微使用痕跡。你可別指望買E Coupe的車主會套座椅套。
方向盤成色保養(yǎng)得更好,清爽不見明顯磨損,就是按鍵飾板鍍層有點輕微脫落,這也算高檔德系車的通病了。
后加的360環(huán)影實用性不錯,清晰度感覺比原廠還高。
車型、配置、成色聊了一圈后最后來說說重點,駕駛感受與機械素質。E Coupe開起來和E級相比能很明顯的感覺出這倆不是一個底子,對比C級又更加精準細膩。買奔馳大概率不會沖著駕駛操控去的,不過E Coupe很深入的闡釋了奔馳式的駕控樂趣。
運動取向的懸掛不像諸如CLA、C Coupe那樣干硬,舒適度做的挺不錯,在變線走彎中又能提供很強的穩(wěn)定性。轉向靈敏直接,車頭的反應很能跟隨駕駛者的心意、尾部的隨動相當緊密絲毫沒有拖拉的感覺,我估計換成更大的E級平臺作為底子很難會有這樣的調校,這是一臺我很愿意開的奔馳。
得益于較低的里程,機械以及底盤部件并未感到明顯的衰減與老化,細節(jié)詳情可咨詢銷售詳細了解耗材以及修整情況。
模塊化平臺帶來的成本優(yōu)勢和對市場風向的全新理解讓曾經的“混血王子”重新拆分成C coupe和E coupe來銷售,這對于奔馳來說肯定是更賺錢的生意,消費者也有更多更細的選擇。就是接觸到實車后可能會不自覺的問自己,選擇真的有變多了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fjap/8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