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號什么人稱什么?一文讀懂杜牧三大名號
近期有些朋友想知道杜牧號什么人稱什么相關(guān)情況,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一文讀懂杜牧三大名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你真的知道“小李杜”和“大李杜”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嗎?想當然可是害死人的。
晚唐“小李杜”——即李商隱和杜牧。稱呼雖然沿用了盛唐,內(nèi)涵卻是相反:杜牧相似于李白,李商隱相似于杜甫。
李白比杜甫大11歲,不僅才華高,還涉獵廣泛,性格外向豪爽,一生也算瀟灑。而杜牧比李商隱大10歲,詩名更勝,詩賦文俱佳,性格上較李商隱的內(nèi)向拘謹也算是爽朗之人。
杜牧一輩子風流,“贏得青樓薄幸名”是眾多美女嘴里的小冤家。追求的全是頂級品質(zhì),什么張好好、杜秋娘,豆蔻…哪個男人敢說不羨慕?
李商隱總是在漂泊,連自己都不知道歸期,顧左右而言他“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嗔死掀沤?jīng)常作留守婦女。
李白是富二代,不差錢。杜牧是官三代,不缺錢。杜牧的出身好過絕大多數(shù)的唐朝詩人。他是一位贏在起跑線,中場才開始輸?shù)谋锴娙恕?/p>

杜牧(803—852),字牧之,人稱“杜紫薇”,晚年自號“樊川居士”,長安人。
二、放牧的“牧”,難道杜牧家是放牛的?
杜牧為啥叫“牧之”?杜爸爸起名時是咋想的?古人的心思沒法猜,但我們可以試著倒推,數(shù)學老師說過倒推思想很重要。
先分析這個“牧”字,牧=牛+攵?!半丁保╬u)這個偏旁表示手拿某種東西敲打,“牛+攵”自然就表示放牧牛羊了,這是“牧”的本意。

不過,杜家可不是希望培養(yǎng)個放牛郎,望子成龍才是天下父母都曾有過的希望。更何況杜牧出生時,爺爺杜佑正是朝廷里的宰相,位極人臣。
杜家是長安城南望族,當時人稱“城南韋杜,去天五尺”。去天五尺,就是說這兩家距離最高段位的天子也就五尺距離而已。牛掰不?
還記得不?中唐時期韋家也出過一位牛掰詩人韋應(yīng)物。

當年杜家祖居長安安仁坊后遷長興坊,也就是現(xiàn)在的西安南稍門一帶。杜牧曾說“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那絕對是豪門之地,權(quán)貴之家。
杜牧的爺爺杜佑也是靠門蔭入仕早早當官的。不過杜佑有真本事,收拾了柳宗元劉禹錫等人永貞革新失敗后的爛攤子。還寫過歷史上第一部《通典》。這樣的人家能放牛嗎?放也是放牧人?。?/p>
原來古人把“牧”放牧牛羊又引申為放牧百姓,增加了“管理和統(tǒng)治”的意思?!澳痢痹诤芏喑€用作官職名呢,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長級別。比如三國時劉備就當過益州牧。由此推測,杜家這是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將來至少得是管理一省的地方大員。
杜牧最高做到“中書舍人”,屬于中書省,類似于現(xiàn)在的國務(wù)院辦公廳文職人員,也算不辱使命。不過杜牧干得很不開心,三番五次申請到地方做官。這又是為啥呢?
背后原因跟他的第二個名字“杜紫薇”有關(guān)。
那么“杜紫薇”又是什么鬼?肯定不是格格!我原來也只是知道《還珠格格》里的紫薇和小燕子。
三、杜牧被稱為“杜紫薇”有兩個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杜牧寫過一首《紫薇花》。全詩沒有一字提到紫薇,卻又把紫薇花的性質(zhì)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真是牛掰至極,這首詩在所有寫紫薇花的詩中屬于頂級水平。杜牧在這首詩里詠物抒情,又借花自譽,借不與桃李爭鋒暗示自己不愿在“牛李黨爭”中爭權(quán)奪利,因此人送雅號“杜紫薇”。

第二個原因跟杜牧曾擔任中書舍人有關(guān)。唐開元年間曾有幾年時間把中書省改稱紫薇省,中書舍人亦改稱紫薇舍人??蛇@跟紫薇有啥關(guān)系呢?
這還得從我國的星宿文化聊起,在我國神話中紫薇星是帝星,天帝居住地叫紫薇垣。人間皇帝自稱天子,居住的皇宮也就跟著叫紫禁城了。
中書省是政府最高權(quán)利中心,辦公地點在皇宮,負責發(fā)布皇帝命令。紫薇花因為名字巧合和花期特別長被大量種植在中書省內(nèi)。所以曾有幾年時間被直接用來代表部門名稱。
比杜牧大一代的中唐白居易也曾擔任過中書舍人。有次值夜班時他一個人對著紫薇花發(fā)了個朋友圈“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你瞧,這就是文人的炫耀。
文人寫詩向來喜歡用典故和別稱。認為用有內(nèi)涵的別名而不用無味的官職名就顯得有情趣,有文化。這屬于文人自嗨,欺負沒文化的人看不懂就是所謂的高雅。
“紫薇舍人杜紫薇”一簡化就變成了“杜紫薇”。其實這和手術(shù)室劉醫(yī)生叫“劉一刀”類似,那是人家的榮耀。
四、晚年居士樂,風景這邊閑。
杜牧晚年幸運地躲過政壇大地震“甘露之變”,可比李白當年老了老了還稀里糊涂地踏上永王叛逆的賊船運氣多了。
杜牧看著朝廷里一千多名官員因甘露之變喪命,再也沒有政治上的欲望。常居杜家的第二住所樊川別墅,所以自稱“樊川居士”。
瞧瞧,第二住所,讓我們還在還房貸的情以何堪?讓盛唐的杜甫草堂臉面何在?還是喝口小酒壓壓驚吧!

樊川,是現(xiàn)在西安城南少陵原與神禾原之間的一片平川,潏河貫穿其中,景色優(yōu)美,氣候宜人。漢高祖劉邦曾將這條川道封為武將樊噲的食邑,樊川由此得名。
韋杜兩大望族就居住在樊川道上。盛唐杜甫也曾在樊川居住十年。不過杜甫跟杜牧兩家其實血緣關(guān)系很遠了,只是都屬于西晉大將杜預(yù)的后代而已。杜甫比杜牧的爺爺杜佑還大二十多歲呢。
中唐的韓愈、元稹等人也在樊川建有住所。崔護和老婆“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愛情故事就發(fā)生在樊川的中部柳溪堡??梢哉f樊川的歷史文化資源非常雄厚。
有人考證,古代西安夏天很熱,那時又沒有空調(diào),自漢代起達官貴人多在南郊建有別院避暑。比如盛唐的王維在遠郊藍田縣有輞川別業(yè),杜家才大氣粗就直接在城南近郊建了樊川別墅。

五、“樊川居士”
居士是在家修持佛法的佛教徒。那么杜牧是佛教徒嗎?這到目前為止專家們還沒有定論。
我覺得杜牧和中唐的前輩韓愈類似,反對過分禮佛但并不是全盤否定佛教,都喜歡跟佛教高僧聊天。
佛教在我國有過畸形發(fā)展,經(jīng)過“三武滅佛”之后才革去種種弊端,慢慢變得平和發(fā)展。杜牧就趕上了唐武宗會昌年間的滅佛運動(會昌法難)。
在古代,由于佛寺地產(chǎn)和僧人不用納稅,不用服徭役,居心叵測的人紛紛假意披上僧人外衣以保護自己的私利。而且民間用盡身家財產(chǎn)性命禮佛的習俗越演越烈。
杜牧在《杭州新造南亭子記》中說“一農(nóng)人乃為五人所食,其間吾民尤困于佛”。更可怕的是人人都奔著“有罪罪消,無福福至”的目的去禮佛,沒人再認可本分做人,勞動致富的理念了。
如果禮佛真如所愿,天價香能洗去貪官污吏的罪孽,那么貪官污吏會更多!如果虔誠能帶來財富,那么守株就能待兔!

其實這是沒有吃透佛法的人把佛法傳偏了。《金剛經(jīng)》說:“佛說佛法,既非佛法,是名佛法……”怎么樣?聽著是不是跟《道德經(jīng)》里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類似?
不管什么信仰流派,頂級之處其實都是相通的。說得出來的佛法(道),其實就已經(jīng)不是佛法(道)了。執(zhí)著于佛則不見佛,執(zhí)著于表象則難得真意。
一個國家,政府不愛生產(chǎn)卻熱衷建立寺廟,百姓不愛勞動獲得卻愛祈求不勞而獲。這成什么樣子了?!
中唐韓愈直接開炮《諫迎佛骨表》,拿南朝梁武帝舍身侍佛最后落個國破人餓死的結(jié)果警醒皇帝,結(jié)果被貶潮州。
杜牧就溫和多了,早在武帝滅佛之前就寫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提醒世人。可惜我們只見春景,不識作者另有深意。

不過,韓愈和杜牧反對的都是佛教的畸形發(fā)展和弊端,他們并不全盤否定佛教。他們出差的時候都喜歡住在寺院,跟有道德的高僧交談。
由以上種種可推測,杜牧的一生似乎挺好,衣食無憂,政治安全,安享晚年。然而真實的情況真是這樣的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愛自由,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35344.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