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健脾、固表止汗——白術
近期有些朋友想知道補氣健脾、固表止汗——白術相關情況,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補氣健脾、固表止汗——白術,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本品為菊科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主產于浙江、安微。冬季下部葉枯黃、上部葉變脆時挖采,除去泥沙,烘干或曬干,再除去須根。切厚片。以切面黃白色、香氣濃者為佳。

性狀特征:白術 根部為不規(guī)則的肥厚團塊,長3~13cm,直徑1.5~7cm。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有瘤狀突起及斷續(xù)的縱皺紋和溝紋,并有須根痕,頂端有殘留莖基和芽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黃色的點狀油室散在;烘干者斷面角質樣,色較深或有裂隙。氣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帶黏性。以個大、質堅實、斷面黃白色、香氣濃、甜味強而辣味少者為佳。
【性味與歸經】
苦、甘,溫。歸脾、胃經。
【功能與主治】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6~12g
【效用分析】
白術甘溫苦燥,善于補脾氣,燥化水濕,與脾喜燥惡濕之性相結合,前人譽為“脾臟第一要藥”,凡脾氣虛衰、中氣下陷,脾不統(tǒng)血,脾陽不足,脾虛水腫、脾虛痰飲等,均可用本品加味應用。白術長于健脾燥濕,尤適合治療脾虛水腫、脾虛痰飲。
白術既能補氣健脾,又能固表止汗,為補氣固表止汗之常用藥,治表虛自汗,單用白術即效。白術能健脾益氣,脾健氣旺則胎兒得養(yǎng),加之白術有安胎之效,故適用于妊娠婦女脾虛氣弱,生化無源,胎動不安之證。
【配伍應用】
1.白術配茯苓
白術長于健脾、燥濕。茯苓長于滲濕、益脾。二藥配用,一燥濕一滲濕,使水濕除而脾氣健,健脾氣而又運水濕。適用于脾虛濕盛之四肢困倦、脘腹脹悶,食欲不振,泄瀉、水腫、小便不利、脾虛帶下等。
2.白術配蒼術
白術偏于補,健脾之力強,長于健脾燥濕;蒼術偏于燥,燥濕之力強,善于燥濕健脾。兩藥配伍,可增強健脾和燥濕的作用,適用于脾虛濕盛諸證。
3.白術配半夏
白術功善補氣健脾燥濕,半夏功長燥濕化痰止嘔。兩藥配伍,可增強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適用于脾虛生痰所致的眩暈頭痛,胸悶嘔吐等。
4.白術配黃芪
白術長于益氣健脾,黃芪善于固表止汗。兩藥合用,能使氣旺表實,汗不外泄,適用于表虛自汗或體虛易于感冒者。
【鑒別應用】
1.生白術、土炒白術、焦白術 白術炮制品主要有生白術、土炒白術、焦白術三種。生白術以燥濕健脾,利水消腫為主,用于痰飲,水腫,以及風濕痹痛等癥。土炒白術,補脾止瀉力勝,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等證。焦白術能緩和燥性,增強健脾作用,用于脾胃不和,運化失常,食少脹滿,倦怠乏力,表虛自汗,胎動不安等證。
2.白術與蒼術 兩者均有燥濕健脾作用,用于治脾虛水停、濕滯中焦之證,但白術以健脾為主,蒼術以燥濕為主。此外,白術還能止汗,安胎,還可治療脾虛自汗、胎動不安等;蒼術還具有發(fā)汗解表,祛風勝濕的功效,還可以用治療外感風寒夾濕及風濕痹證。另外,蒼術尚能明目,可用治夜盲及眼目昏澀諸證。
【化學成分】
白術主要含有揮發(fā)油、萜類、黃酮類、多糖類、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白術的揮發(fā)油、多糖是其主要藥理活性成分。
【注意事項】
陰虛內熱或津液虧耗燥渴者慎用,氣滯脹悶者忌用。
【本草摘要】
1.《醫(yī)學啟源》“除濕益煩,和中益氣。其用有九:溫中一也;去脾胃中濕二也;除胃熱三也;強脾胃,進飲食四也;和胃,生津液五也;主肌熱六也;治四肢困倦,目不欲開,怠惰嗜臥,不思飲食七也;止渴八也;安胎九也?!?/span>
2.《本草衍義補遺》“除濕之功為勝。又有汗則止,無汗則發(fā)。”
【成藥例證】
1.健脾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成方制劑卷》2015年版)
藥物組成:黨參、炒白術、陳皮、枳實(炒)、炒山楂、炒麥芽。
功能與主治:健脾開胃。適用于脾胃虛弱,脘腹脹痛,食少便溏。
2.香砂枳術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成方制劑卷》2015年版)
藥物組成:白術(麩炒)、木香、砂仁、麩炒枳實。
功能與主治:健脾開胃,行氣消痞。適用于脾虛氣滯,脘腹痞悶,食欲不振,大便溏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愛自由,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35264.html
上一篇:華為mate30指紋鎖怎么設置?指紋解鎖特效修改方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