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經絡圖及講解(人體經絡穴位詳解)
【中醫(yī)養(yǎng)生必備】最全經絡穴位圖解,讓你快速精準找穴位
每個穴位都有其獨特的歌訣描述,如足部的厲兌穴,它與足三里相連,再向下分支至中趾,然后沿沖陽穴至大趾內側的隱白穴,與足太陰脾經交相呼應。足陽明經的45個穴位,每個都隱藏著身體的調和之道,從隱白穴開始,沿著小腿內側,直抵腹部與胃經相接。
十二經脈的穴位通過穴位歌訣和精細圖解詳細描述,包括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厥陰肝經。這些穴位不僅在人體表面分布廣泛,還與內臟緊密相連,通過經絡調控著人體的健康。

穴位:脾經(脾土)位置:拇指橈側面。操作:①補脾經:使患兒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兒拇指橈側緣向掌根直推,見中圖。②清脾經:在小兒拇指面上直推,見右圖。約推100~300次。主治:消化不良,腹瀉,嘔吐,疳積,四肢無力等。
經絡穴位解說目錄
足三里,人體養(yǎng)生保健的第一大穴,讓你始終保持好胃口。然谷穴,神奇的穴位,既治病又提神。百會穴,功效眾多,是常用穴位。合谷穴則能緩解頭頸問題,列缺穴是神奇的大藥。神闕穴,維系生命的長壽穴位,命門穴則能留駐青春。人中穴,在危急時刻提供急救,大杼穴能幫你趕走頸椎之苦。
(十四)督脈 穴位解說 穴位的分類 穴位是人體經絡系統(tǒng)上的特定點,通過刺激這些點可以達到治療疾病、調節(jié)身體機能的目的。穴位根據其功能和位置分為特定穴、原穴、絡穴、合穴、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合谷穴、阿是穴等。
第一章 經絡腧穴總論 1 十二經脈:包括手三陰經(肺、心、脾)、手三陽經(大腸、小腸、三焦)、足三陰經(肝、腎、脾)和足三陽經(膽、胃、大腸),它們構成了人體的主要經絡網絡。

學習經絡穴位看這里,全面經絡配上動圖更好記
1、下面是一些主要經絡的穴位圖和描述:手少陽三焦經,起于小指端,貫穿手臂直至肩部,交接于足少陽經后,進入頭面部。其穴位包括天井、陽池等。足少陽膽經,從眼尾開始,經頭、耳后至肩頸,然后下行至大腿外側,末端交于足厥陰肝經。穴位包括瞳子髎、陽陵泉等。
2、手陽明大腸經起于食指尖端,沿食指橈側,上行至腕后兩筋之間,沿前臂外側前緣至肘部,繼續(xù)沿上臂外側前行,經肩部進入背部,與諸陽經交匯于大椎穴,向下至缺盆,絡于肺,再下行穿過橫膈,屬于大腸。支脈上行至頸部,進入面頰,至下齒,環(huán)繞口唇至人中(水溝穴),左行右轉,至對側鼻孔旁。
3、手少陽三焦經始于無名指尺側,沿著小指與無名指間,攀上手腕背側,直抵前臂外側,沿著尺骨與肱骨間隙,經過肘尖,向上延伸至肩部。在肩部與足少陽經交接后,進入胸中,心包絡中穿梭,下至胸腹,分出三焦支脈,最終到達眼眶下部和耳部。
4、手太陰肺經,從中焦起始,絡大腸,上行至肺部,沿臂內側至指尖。手陽明大腸經,始于大拇指端,上行至頸部,經耳部,直至小指。足陽明胃經,起于鼻翼,環(huán)繞面部,至腿部,參與消化系統(tǒng)。足太陰脾經,從足趾開始,上行至腹部,與消化系統(tǒng)緊密相連。
手陽明大腸經主要經穴
1、商陽(井穴):位于食指末節(jié)橈側,距指甲角0.1寸,主要用于治療咽喉腫痛、牙痛、熱病昏迷以及食指麻木,是手陽明經的起始穴。 二間(滎穴):在手食指本節(jié)前,橈側凹陷處,治療牙痛、咽喉腫痛和目赤痛等。 三間(輸穴):位于手食指本節(jié)后,治療目痛、齒痛和手背紅腫疼痛等。
2、合谷穴作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又稱虎口,位于手背第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直刺0.5-1寸。陽溪穴為五輸穴的經穴,位于腕背橫紋橈側端,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直刺0.5-0.8寸。
3、手陽明大腸經穴是指手陽明大腸經上的所有穴位,這些穴位分布在食指橈側、上肢背面的橈側及頸、面部。起于商陽,止于迎香。左右各20穴,分別為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4、陽溪是手陽明大腸經五輸穴中的經穴,位于腕背橫紋橈側端,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直刺0.5-0.8寸。偏歷作為手陽明經絡穴,位于陽溪穴與曲池穴的連線上,陽溪穴上3寸處,可直刺或斜刺0.5-0.8寸。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百科君,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34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