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是誰的后代(李家的血緣始祖你知道是誰嗎)
李姓是我國的一個大姓,“李”這個字的起源很早,與人類在原始時期的飲食習慣有密切的聯(lián)系。最初的“李”指某種植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李子”,長在李樹上。但是它作為姓氏卻誕生得比較晚,直到周朝之后,才在史籍上有所記載。
《國語·鄭語》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晉語四》中的黃帝之后十二姓、以及《左傳》所載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見李姓?!缎战狻芬舱f:“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薄妒酚洝份d:“自周有老聃,姓李。從這個時間開始,李姓在史書上的記載便逐漸增多。
關(guān)于李姓的來源,歸總起來,有如下三種:第一,傳說中東夷族首領(lǐng)皋陶(一作咎繇),曾經(jīng)擔任堯和舜,大理,大理也就是掌握刑法的官員,因此便用“理”來作為后代的姓氏。(古字中“理”與“李”相通)。
第二種說法是“指樹為姓”,據(jù)說老子的母親懷胎81年,后來遇到饑荒,全憑李子樹上的果實才得以生存,因此就以“李”為姓。但是這種說法,不見于正史,只見于神話傳說,所以不太可信。
第三種說法,是春秋時趙國將領(lǐng)李牧的后代都姓李。這三種說法在《新唐書·宗室世系表》中可以合并為一個源頭,因為皋陶、老子、李牧是同一世系中的人物,但是對于《新唐書·宗室世系表》中所記的世系,歷來都有比較大的爭議。
不過記皋陶為李姓之祖卻受到了很多學者的贊同。根據(jù)《秘笈新書》引用《姓纂》中的內(nèi)容,“李氏,帝顓頊高陽之裔。顓頊生大業(yè),大業(yè)生女華,女華生咎繇(皋陶)”。在《新唐書·宗室世系表》也有同樣的記載。
據(jù)說,皋陶是東夷的部族首領(lǐng),活動中心在偃,差不多在今天的山東省曲阜市。史料記載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舜)因之而賜姓曰偃”。皋陶,在堯為炎黃夷聯(lián)盟首領(lǐng)時,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長官。
根據(jù)《史記》的記載,皋陶制定了五種刑罰,會根據(jù)罪行的輕重進行不同等級的處罰,不需要用刑的犯人會根據(jù)罪行的輕重被流放到不同地區(qū),這樣的做法,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傳說皋陶專門馴養(yǎng)了一頭名叫觸(角圭)的獨角奇獸,這個奇獸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分辨善惡真假,且非常有效。
因此皋陶本人善理刑獄著稱于世。也正是由于皋陶如此高的名望所以皋陶在舜帝時依然擔任大理一職,并且舜帝有意禪位給他,只可惜舜帝還沒來得及禪位,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死后,“葬之于六”。皋陶的長子伯益,因善于訓練,鳥獸而被舜帝賜嬴姓,所以伯益成為了嬴姓部落的首領(lǐng)。
皋陶的次子仲甄,又叫仲偃,仍以偃為姓。以后,偃姓奉皋陶為祖,以姓為氏。皋陶后代,世代擔任理官,一共有26代,因此,外人便以“理”作為他們的姓氏。
根據(jù)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李”姓的血緣始祖應該是皋陶,同時,“李”氏一族也是偃姓的后裔,曾以官為氏稱理姓。那么理和李,怎么會成為,一個姓氏呢,根據(jù)清代的學者秦嘉謨撰寫的《世本》,解釋說,古代“理、里、李三字”是通用的。
在不同的史料中都可以找到論證,如《史記·五帝本紀》記載皋陶的官位是大理,而《管子·法法》記載:皋陶為李(理);《史記·魏世家》記為“李克”,而《韓詩外傳》則記為“里克”,等等便可以證明。
古代由于文字不太普及,因此在傳播過程中出現(xiàn)了用同音字來代替的情況,久而久之,便約定俗成,成為了正確的用法。由此可見,皋陶是“李姓”始祖的說法,是非??尚诺?。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4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