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0和p40pro區(qū)別有哪些(華為P40/P40 Pro差別)
北京時間2020年3月26日,華為在線上舉辦新款旗艦產(chǎn)品發(fā)布會,會上發(fā)布了三款重量級手機新品:華為P40、華為P40 Pro和華為P40 Pro+。
在正式發(fā)布新品前,華為總裁余承東發(fā)微博強調(diào),這是新一代提高影像標(biāo)準(zhǔn)的旗艦手機,能夠為全球范圍的用戶帶來別具一格的拍攝體驗。在發(fā)布會結(jié)束后,許多網(wǎng)友紛紛感嘆,華為P40系列手機并沒有讓我們失望。
下面給大家詳細的講一下,也是網(wǎng)友比較關(guān)心問題,華為P40系列的三款產(chǎn)品:華為P40、華為P40 Pro和華為P40 Pro+有哪些差別。
01 屏幕尺寸有差異 曲面直板均涵蓋
首先就是屏幕尺寸的差距,華為P40采用了6.1英寸屏幕,比較適合手小的女性用戶,但是這個屏幕也足夠比主流的5英寸手機大一些,而華為P40 Pro及華為P40+則采用了更大的6.48英寸屏幕,觀影體驗更爽,堪比是一款可以放在口袋里的“小型平板”。
其他的差距還有刷新率,華為P40為60Hz,基本上日常使用能夠應(yīng)對,而華為P40 Pro及Pro+版本則是配備了更高級別的90Hz刷新率屏幕,在刷微博、玩游戲等等上,有著沉浸式的體驗。
02 拍照方面P40完全夠用 而P40 Pro+才是王道
拍照方面上應(yīng)該是三款機型差距較大的點。三款手機的主攝同樣采用的是1/1.28英寸大底COMS,擁有5000萬像素、RYYB排列、23mm焦距及F1.9的光圈,這個配置在硬件上十分硬核。值得一提的是,華為P40主攝沒有光學(xué)防抖。
而從超廣角鏡頭開始,三款機型開始拉開了差距。華為P40配備的是1600萬像素,F(xiàn)2.2光圈,17mmm焦距鏡頭,而華為P40 Pro及Pro+版本配備的是1/5.4英寸COMS、4000萬像素、18mm焦距和F1.8光圈,支持十六合一技術(shù),比基礎(chǔ)版P40提升不小。
長焦鏡頭方面,華為P40搭載了8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f/2.4光圈,支持OIS光學(xué)防抖,三倍變焦);華為P40 Pro搭載1200萬像素超感光長焦攝像頭(f/3.4 光圈,支持OIS光學(xué)防抖,五倍變焦),并且是RYYB的超感光潛望式攝像頭;而華為P40 Pro+搭載了8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f/2.4光圈,OIS光學(xué)防抖,三倍光學(xué)變焦),給用戶帶來不一樣的拍攝體驗。
超長焦鏡頭僅只有最高版本的華為P40 Pro+擁有800萬像素超級變焦攝像頭(10倍光學(xué)變焦,f/4.4光圈,OIS光學(xué)防抖)。
防抖方面,華為P40在長焦鏡頭上支持防抖,華為P40 Pro在主攝及長焦上支持防抖,而華為P40 Pro+在主攝、長焦、超長焦三枚鏡頭上,均支持防抖。
色溫傳感器三款機型都具備,均為8色彩通道。
3D ToF僅華為P40不支持,其他兩個版本均支持。
03 電池/重量有差異 但區(qū)別不大
電池方面,華為P40為3800毫安時電量,而華為P40及華為P40+則為4200毫安時電量,充電功率上,華為P40支持22.5W有線充電,華為P40 Pro和P40 Pro+均支持40W有線充電,無線充電方面,華為P40 Pro為27W,而華為P40 Pro+則為40W。兩款機型均支持無線反充技術(shù)。
重量方面,華為P40為175g,是三款機型中最輕的,而華為P40 Pro為209g,符合主流機標(biāo)準(zhǔn),華為P40 Pro+則為226g。
防塵防水上,華為P40為IP53級別,其他兩款均為IP68最高級別防塵防水。
04 寫到最后
看到這里,你可能對這三款機型有了大致的了解??梢钥隙ㄒ稽c的是,華為P40系列確實稱得上定義了旗艦手機的新標(biāo)桿,主攝1/1.28英寸大底傳感器,搭配RYYB濾鏡陣列及全像素八核對焦,有足夠?qū)嵙?chuàng)造嘆為觀止的超清畫質(zhì)影像,但從這一點來看,就足夠勾起我這個攝影愛好者的欲望。
外加40W充電、四曲面屏幕等等,也讓華為P40 Pro+成為有史以來最讓人值得入手的機型之一。
從參數(shù)上來看,三款機型的差距并不大,而華為P40肯定是三款中性價比更高的一款,從日常使用的上班族,或者是用了多年想換機的白領(lǐng)來說,華為P40是比較值得入手的。
華為P40 Pro和Pro+更是為中高端階級人士打造,更重要的是在體驗方面的提升,也是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指標(biāo)。
這款手機能否掀起一股風(fēng)潮,我們不得而知。希望華為P40系列能夠真正改變現(xiàn)在人的生活方式,只為追尋更高質(zhì)量的人生態(tài)度。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zé)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keji/78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