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語文《致云雀》教案
描寫自己對事物的內(nèi)心反映和情緒體驗。如在第八節(jié),雪萊直接把云雀比作詩人,說云雀“像一位詩人,隱身在思想的明輝之中,吟誦著即興的詩韻,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從未留意過的希望和憂慮喚醒”,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必修語文《致云雀》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必修語文《致云雀》教案
作者簡介:
雪萊(1792—1822),英國詩人。出生在一個古老而保守的貴族家庭。少年時在皇家的伊頓公學就讀。1810年入牛津大學學習,開始踏上其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
1811年,詩人因為寫作哲學論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傳無神論思想,被學校開除。1818年遷居意大利,與拜倫成為好友。代表作有《西風頌》《致云雀》等。
創(chuàng)作背景:
《致云雀》: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籠罩著整個英國。大規(guī)模的“圈地運動”使百姓流離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頭,到處是弱肉強食;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使國家物價飛漲,工人工資驟降,人民生活貧困;憤怒的工人因此起來罷工,搗毀機器,游行請愿,然而這一切行動均遭到統(tǒng)治階級的血腥鎮(zhèn)壓。這種黑暗暴政幾乎壓得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人們對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萊的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的這一迫切愿望。
詩歌主題:
《致云雀》一詩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熱情地贊頌了云雀。在詩人的筆下,云雀是歡樂、光明、美麗的象征,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視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理解重要句子
1.“向上,再向高處飛翔”是《致云雀》第2節(jié)中的詩句,如何理解?
點撥:“向上,再向高處飛翔”完全展現(xiàn)了云雀的習性,性喜高飛。這句話還表達了作者認為云雀不留戀地面,而且蔑視地面。
2.《致云雀》第4節(jié)中說“淡淡的紫色黃昏”,有什么作用?
點撥:“淡淡的紫色黃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反襯云雀不畏懼黑夜的精神。
分析詩歌形象
3.如何理解《致云雀》一詩中“云雀”這一形象?
點撥:詩中云雀這一形象,并不純?nèi)皇亲匀唤缰械脑迫?而是詩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詩人理想的形象載體。詩人和云雀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追求光明,蔑視地面,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詩人痛苦地感受到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巨大差距,而這個差距對云雀是不存在的。從詩的整個調(diào)子中可以看出,雪萊雖感受到理想遙遠的痛苦,仍以不斷飛升的積極情緒去超越感傷。詩人通過云雀這一形象,表達自己追求光明、蔑視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賞析詩歌技巧
4.《致云雀》中詩人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來抒發(fā)情感?
點撥:①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熱情地贊頌了云雀。在詩人的筆下,云雀是歡樂、光明、美麗的象征。②詩人運用比喻、類比、設問的手法,對云雀加以描繪。他把云雀比作詩人,比作深閨中的少女,比作螢火蟲,使云雀美麗的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詩人把云雀的歌聲同春霖灑落的聲息、贊婚的合唱、凱旋的歡歌相比,突出云雀歌聲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把握思想情感
5.雪萊說:“一切崇高的詩都是無限的,它好像第一顆橡實,潛藏著所有橡樹。我們固然可以拉開一層層的罩紗,可是潛藏在意義深處的赤裸的美卻從不曾完全被揭露過?!薄吨略迫浮氛沁@樣一首崇高的詩,詩中的云雀,是理想化了的詩人。那么,你認為云雀的代表意義有哪些?
點撥:
觀點1:云雀代表詩人自己。詩人與云雀一樣是渴望光明、正義、美好的,而云雀的鳴叫就像是詩人所寫的作品一樣,給人們帶來歡樂與美好的憧憬。
觀點2:云雀代表的是一種平等的制度。詩人寫這篇詩歌,將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其中,詩人揭露社會的貧富不均,抨擊封建專制制度,渴望人人平等。
浪漫主義手法簡介:
浪漫主義著重從主觀內(nèi)心世界出發(fā),來表現(xiàn)客觀現(xiàn)實,抒發(fā)作者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夸張和象征等手法來塑造形象。比如《致云雀》一詩中,云雀是歡樂、光明、美麗的象征,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視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遷移練筆:
請以“夢想”開頭,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寫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夢想在一片清幽的竹林里,品青茗、賞竹韻,用古琴奏一曲《高山流水》,學嵇康彈一支《廣陵散》而后聽蟬鳴、鶯唱;夢想乘一葉扁舟,于江南水鄉(xiāng)的小路旁,那里的女子吳儂軟語、曼妙羅裳;夢想化作月亮的清輝,投下幾點斑駁,流入李白的酒壺,大筆如椽,一揮就是半個盛唐;夢想變作翱翔九天的鯤鵬,與莊周一道于九霄之上,感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抒情詩簡介:
抒情詩以集中抒發(fā)詩人在生活中激發(fā)出來的思想感情為特征,主要通過抒發(fā)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詳細敘述生活事件的過程,一般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不具體描寫人物和景物。抒情詩的特點是側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優(yōu)秀的抒情詩則往往激蕩著時代的旋律。抒情詩根據(jù)其內(nèi)容的不同,分為頌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致云雀》知識點
知識點一文學常識
作者:
雪萊(1792—1822),英國詩人。出生在一個古老而保守的貴族家庭。少年時在皇家的伊頓公學就讀。1810年入牛津大學學習,開始踏上其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
1811年,詩人因為寫作哲學論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傳無神論思想,被學校開除。1818年遷居意大利,與拜倫成為好友。代表作有《西風頌》《致云雀》等。
知識點二寫作背景
《致云雀》: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籠罩著整個英國。大規(guī)模的“圈地運動”使百姓流離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頭,到處是弱肉強食;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使國家物價飛漲,工人工資驟降,人民生活貧困;憤怒的工人因此起來罷工,搗毀機器,游行請愿,然而這一切行動均遭到統(tǒng)治階級的血腥鎮(zhèn)壓。這種黑暗暴政幾乎壓得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人們對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萊的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的這一迫切愿望。
知識點三基礎知識
1.字音
飛禽(qín)酣(hān)暢淋漓雕琢(zhuó)衷(zhōng)心蔚(wèi)藍
沐(mù)浴犀(xī)利婉(wǎn)轉洋溢(yì)甘霖(lín)
閨(guī)閣(gé)螢(yíng)火蟲晶瑩(yíng)摧(cuī)殘花蕾(lěi)
醇(chún)酒迸(bèng)涌(yǒng)倦怠(dài)自擾(rǎo)真摯(zhì)
擯(bìn)棄憎(zēng)恨富饒(ráo)熾(chì)熱
2.釋義
酣暢淋漓:形容非常暢快、舒適。常指文章繪畫,文藝作品感情飽滿,筆意流暢,情感得到充分抒發(fā)。
霞蔚云蒸:比喻景物絢爛縟麗。
甘霖:形容久旱以后所下的對莊稼十分有利的雨。霖:連下幾天的雨。
消融:雪原、冰川、海冰等形態(tài)上的雪、粒雪(nēvē)或冰的損耗?;蛑肝矬w消失、融化。
閨閣:①內(nèi)室小門,借指內(nèi)室。②特指女子臥室。
蔭蔽:①(枝葉)遮蔽;②隱蔽。
知識點四內(nèi)容解讀
1.內(nèi)容結構:
全詩共21節(jié),
(1)第1小節(jié),詩人總體評價云雀及其歌聲。
總體評價是歡樂的精靈,以來自“天堂或天堂的鄰近”,暗示歡樂歌聲的神圣,幾乎等于說:此曲只應天上有。然后展開描繪它外在的形態(tài);又寫了云雀歡樂明朗優(yōu)美的歌聲,探討了神圣、歡快、歡愉的原因,最后進行人鳥的對比,表達愿望――渴望傳遞云雀的快樂與愛。
(2)2-4小節(jié),云雀飛翔
第二節(jié)是全詩寫得最美的一節(jié),是一切想象的依據(jù)。寫出了云雀從地面一躍而起的典型運動態(tài)勢和邊飛邊唱的典型習性。第三、四節(jié)承上啟下,描寫云雀飛上晴空迎接朝陽,以一系列歡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讀者的同時,也把讀者的思緒引回云雀的歌聲。
(3)5―12小節(jié),云雀的歌聲。
第五、六、七節(jié),詩人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輝、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之類視覺形象描繪聽覺上的優(yōu)美感受。
第八節(jié),直接把云雀比作詩人,說云雀“像一位詩人,隱身在思想的明輝之中,吟誦著即興的詩韻,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從未留意過的希望和憂慮喚醒”,他以“即興”再次強調(diào)好的藝術品應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輝”突出思想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地位。最后兩行則宣揚了詩人的神圣使命,也就是雪萊一再論及的“喚醒同情”。而以人們“從未留意過的……”一句則表明詩人比一般人敏感,是“感受性最細致,想象力最博大的人”,“立法者和先知”,應該有能力有責任,揭示出常人未曾留意的真理。
第九節(jié),他把云雀鳴聲比作懷春少女為了“排遣她為愛所苦的情懷”而唱出的“甜美如愛的歌曲”。這正是詩人的自況。
接著,他又比之為飛螢與晶瑩的流光、玫瑰與醉人的芳香,都像隱居深閨的少女一樣,不露形影。體現(xiàn)了雪萊所說,詩人寫詩,并非自求聞達。第十二節(jié)又以晶瑩閃爍的草地、春霖灑落的聲息、雨后蘇醒的花蕾這三個密集的形象帶出三個概括性強而準確的形容詞:明朗、清新、歡悅,在更高二個層次,對云雀歌聲的優(yōu)美品質(zhì)作出判斷。
(4)13-17歌聲神圣、歡快的原因,
第13節(jié)承上啟下,飛禽或是精靈呼應第一節(jié)詩中的“你好啊,歡樂的精靈,你似乎從不是飛禽”,然后以設問的方式給予答案。從第十三節(jié)到第十五節(jié),探討美的根源?!帮w禽或是精靈”,呼應第一節(jié)的“歡樂的精靈,你似乎從不是飛禽”。然后以設問的方式給予答案。
雪萊認為,沒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無從創(chuàng)造美的藝術作品。“贊婚的合唱”和“凱旋的歡歌”之所以必定貧乏,是因為在他看來,傳統(tǒng)的婚姻制度不過是人壓迫人的秩序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帶來“凱旋”的戰(zhàn)爭和暴力本身則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第15節(jié)提出了藝術與生活和自然的關系。雪萊認為,藝術是生活的“維妙惟肖的再現(xiàn)”。雪萊也非常重視想象,“詩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現(xiàn)”。不過,他所推崇的想象也來源于生活。他在談到自然風光、山川姿色、人間暴政、戰(zhàn)爭場景和人類各種文明成就時說:“我就是從這些源泉中吸取了我的詩歌形象的養(yǎng)料?!本_麗的浪漫主義之花,也深深植根于現(xiàn)實生活的土壤。
第十六節(jié)、第十七節(jié)說,云雀歌聲之所以甜美歡快,是因為云雀“愛,卻從不知曉過分充滿愛的悲哀”。第十七節(jié)談到了死亡。人總認為一切生靈最大的痛苦莫過于失去生命。而雪萊認為,在參透了生死真諦之后,便可達到無所畏懼、無所掛礙的坦蕩境地。雪萊認為有理性的人應該造福人類,這是生命的價值。而高尚的靈魂永生不死,只會回歸到他所來自的本源而和“宇宙精神”合一,那時,死去的將是死亡。這種理解,也正是雪萊雖時刻預感死亡臨近而始終樂觀豁達的重要原因。
云雀,是理想化了的詩人。
(5)18-21,人鳥對比,表達愿望。
在詩歌的最后四個小節(jié)中,詩人運用了對比,將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說是現(xiàn)實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做了對比,凡人渴求虛無之物,被現(xiàn)實束縛,而云雀卻早已超脫了這一切。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凡人永遠為外物所累,永遠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
第二十節(jié)對云雀歌聲的美妙進一步概括,同時表明,藝術作品之所以美妙而富饒,是因為作者具有不凡的品質(zhì),高超的藝術技巧只能為“鄙棄塵土”的藝術大師所用?!氨蓷墘m土”,既指云雀“從地面一躍而上”,也指擺脫陳腐、庸俗的思想感情的拘束。雪萊說:“詩人的言語總是隱喻的”,全詩在使用大量的明喻和:暗喻描繪云雀及其歌聲的同時,塑造了一個象征,一個理想藝術大師的形象。這里的隱喻以雙關的形式又一次呼應第一節(jié)的暗示:此曲只應天上有。
最后一節(jié)中,詩人抒發(fā)了自己的愿望,云雀所熟知的歡 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對于同類真摯強烈的愛聯(lián)系在一起的歡欣,詩人希望能夠得到云雀所孰知的一半的歡欣,希望能夠活出理想中的自我。
小結:全詩二十一節(jié)。從贊美開始,以感嘆告終。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呼應,在結構安排上,獨有匠心。
2.云雀形象:
雪萊詩中云雀這一形象并不僅僅是自然界中的云雀,也是詩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詩人理想的載體。①云雀展翅翱翔,沖向天際,體現(xiàn)了詩人希望沖破世俗的阻撓,渴望自由美好的愿景。②云雀隱身在云中歌唱,體現(xiàn)了詩人不愿追求功名利祿,高官爵位,而愿意用自己的筆去喚起人間的愛與同情的高貴品格③云雀所熟知的歡心,體現(xiàn)了詩人對公正和諧的社會理想的渴望。
詩人和云雀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視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詩人痛苦地感受到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巨大差距,而這個差距對云雀是不存在的。從詩的整個調(diào)子中可以看出,雪萊雖感受到理想遙遠的痛苦,仍以不斷飛升的積極情緒去超越感傷。詩人通過云雀這一形象,表達自己追求光明、蔑視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知識點五 課文主題
《致云雀》一詩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熱情地贊頌了云雀。在詩人的筆下,云雀是歡樂、光明、美麗的象征,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視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知識點六 寫作特點
①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熱情地贊頌了云雀。在詩人的筆下,云雀是歡樂、光明、美麗的象征。
②詩人運用比喻、類比、設問的手法,對云雀加以描繪。
他把云雀比作詩人,比作深閨中的少女,比作螢火蟲,使云雀美麗的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詩人把云雀的歌聲同春霖灑落的聲息、贊婚的合唱、凱旋的歡歌相比,突出云雀歌聲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知識點七 名句積累
1、由于軟弱才能做的事情,倘若在做了之后還感到懊悔,那便是更加軟弱。――雪萊
2、愛情就象燈光,同時照兩個人,光輝并不會減弱。――雪萊
3、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萊
4、一首詩則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現(xiàn)了出來。――雪萊
5、一個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兩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細考慮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細考慮他人利益的人。――雪萊
6、所有時代的詩人都在為一首不斷發(fā)展著的“偉大詩篇”作出貢獻。――雪萊
7、感受不到光明是因為本身陰暗。――雪萊
8、希望會使人年輕,因為希望和青春是一對同胞兄弟。――雪萊
9、淺水是喧嘩的,深水是沉默的。――雪萊
10、人生,這偉大的奇跡,我們嘆為觀止,只因你如此奇妙無比……――雪萊
11、人們常以為犯小過無傷大雅,哪知更大的失敗常是有小過導引而來的。――雪萊
12、過去屬于死神,未來屬于你自己。――雪萊
13、饑餓和愛情統(tǒng)治著世界。――雪萊
14、最為不幸的人被苦難撫育成了詩人,他們把從苦難中學到的東西用詩歌教給別人。――雪萊
15、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
16、過去屬于死神,未來屬于自己。――雪萊
17、記取吧人類,因為知識對于你,正如廣闊的河水之于埃及。――雪萊
18、人有一顆產(chǎn)生感情的心,一個能思維腦,一條能說話的舌。――雪萊
19、偉大的詩篇即是永遠噴出智慧和歡欣之水的噴泉。――雪萊
20、一切崇高的詩都是無限的,好像一顆橡實,潛藏著所有的橡樹。我們固然可以拉開一層層的罩紗,可是潛藏在意韻深處的赤裸的美卻從不曾完全被揭露過。――雪萊
《致云雀》賞析
詩歌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熱情地贊頌了云雀,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的美好理想和對光明的追求。
詩歌多處都抒發(fā)著雪萊自己的強烈情感,描寫自己對事物的內(nèi)心反映和情緒體驗。如在第八節(jié),雪萊直接把云雀比作詩人,說云雀“像一位詩人,隱身在思想的明輝之中,吟誦著即興的詩韻,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從未留意過的希望和憂慮喚醒”,他以“即興”再次強調(diào)好的藝術品應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輝”突出思想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地位。最后兩行則宣揚了詩人的神圣使命,也就是雪萊一再論及的“喚醒同情”。而以人們“從未留意過的……”一句則表明詩人比一般人敏感,是“感受性最細致,想象力最博大的人”,“立法者和先知”,應該有能力有責任,揭示出常人未曾留意的真理。第九節(jié),他把云雀鳴聲比作懷春少女為了“排遣她為愛所苦的情懷”而唱出的“甜美如愛的歌曲”。除了這些詩中還描寫了草地、螢火蟲、玫瑰、草地等這些自然中的景物,在最后用了三個詞概括出來“明朗、歡悅,、清新”。詩人又把云雀的歌聲同春雨、婚禮上的合唱、勝利的歌聲相比,突出云雀歌聲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詩歌節(jié)奏短促、輕快、流暢、激昂,節(jié)與節(jié)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極具藝術感染力。詩人以飽滿的激情寫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學理想和藝術報負。
另外這首詩特別富于幻想性,雖然《致云雀》全詩無一處不寫云雀,但是,無一處不有雪萊的自我,是詩人理想化的自我寫照。而詩中描繪的生活不是如現(xiàn)實生活一般黑暗,是作者理想中的生活狀況?!吨略迫浮芬辉娡ㄟ^云雀的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光明的向往和對理想的追求。這一云雀形象,并不純?nèi)皇亲匀唤缰械脑迫?,而是詩人理想中的形象,他想和云雀一樣,追求光明,蔑視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詩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巨大差距,而這個差距對云雀是不存在的。雪萊雖感到理想遙遠的痛苦,仍以不斷飛升的積極情調(diào)去超越感傷。
在表現(xiàn)手法上,作者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表達了對于云雀這一種鳥的特殊的喜愛,作者將云雀比做詩人,少女,螢火蟲,綠葉,使云雀更加美麗、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在讀者前。詩歌充滿活力和銳氣,有一種前進的力量。描寫自然景象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品想象豐富,音韻和諧,節(jié)奏明快,極富幻想和夸張的表現(xiàn)出了云雀這一形象的實質(zhì)意義。這部作品共21節(jié)氣勢宏偉,文字洗練,節(jié)奏感強,風格清麗明快,而且文章有種雄渾磅礴、大開大闔而又圓融內(nèi)斂的氣勢,想象奇特,語言瑰麗。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義作品。
必修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公開課教案設計10篇
★ 語文教案范文
★ 小學語文備課教案
★ 初中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案例五篇
★ 高中作文優(yōu)秀教案
★ 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案優(yōu)秀范文
★ 優(yōu)秀教學設計方案最新版5篇
★ 高中語文《竇娥冤》優(yōu)秀備課教案
★ 高一下學期語文教案模板
★ 高中語文《說木葉》教學設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天下,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jxzy/jxsl/31320.html
上一篇:必修語文《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教案
下一篇:初中政治論文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