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記敘文是中考語文考卷中必考的題型,那么記敘文的答題技巧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2020年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題答題技巧,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2020年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記敘文特點: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nèi)容。
1、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2、六要素。
3、記敘的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fā)展先后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luò)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先寫結(jié)果,再交待前面發(fā)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diào),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guān)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jié)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以《羚羊木雕》為例:
文章寫回憶和萬芳的友誼以及送給萬芳木雕都是插敘。
順序?qū)懛ǎ何液腿f芳友誼——送木雕——爸媽逼索——要回木雕
倒敘寫法:要回木雕——回憶我和萬芳友誼——送木雕——爸媽逼索
插敘寫法:爸媽逼索——回憶我和萬芳友誼——送木雕——要回木雕
4、 記敘的線索及作用:
線索: 貫穿全文,把人物或事件連綴起來的依據(jù)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時間 (5)地點 (6)作者的情感
簡單地說:物線、事線、人線、情線、時線、地線
線索在語言上往往是有標志的,有的題目本身就是線索;有的是采用某個詞語從頭到尾反復(fù)出現(xiàn)的辦法來顯示;有的是通過議論、抒情等方式來顯示。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luò),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
如: 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jié)構(gòu),選材典型,脈絡(luò)清晰,主旨鮮明。
例題點撥:
【例題】
?、儆曷暆u漸的住了,窗簾后隱隱的透進清光來推開窗戶一看,呀!涼云散了,樹葉上的殘滴,映著月兒,好似螢光千點,閃閃爍爍的動著,——真沒想到苦雨孤燈之后,會有這么一幅清美的圖畫。
?、趹{窗站了一會兒,微微的覺得涼意侵人。轉(zhuǎn)過身來,忽然眼花繚亂,屋子里的別的東西,都隱在光云里;一片幽輝,只浸著墻上畫中的安琪兒。——這白衣的安琪兒,抱著花兒,揚著翅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邸斑@笑容仿佛在哪兒看見過似的,什么時候,我曾……”我不知不覺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車篱]的心幕,慢慢的拉開了,涌出五年前的一個印象。——一條很長的古道。驢腳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溝里的水,潺潺的流著。近村的綠樹,都籠在濕煙里。弓兒似的新月,掛在樹梢。一邊走著,似乎道旁有一個孩子,抱著一堆爛白的東西。驢兒過去了,無意中回頭一看。——他抱著花兒,赤著腳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荨斑@笑容又仿佛是哪兒看見過似的廣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⑥又現(xiàn)出一重心幕來,也慢慢的拉開了,涌出十年前的一個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來。土階邊的水泡兒,泛來泛去的亂轉(zhuǎn)。門前的麥壟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黃嫩綠的非常鮮麗。——一會兒好容易雨晴了,連忙走下坡兒去。迎頭看見月兒從海面上來了,猛然記得有件東西忘下了,站住了,回過頭來。這茅屋里的老婦人——她倚著門兒,抱著花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⑦這同樣的微妙的神情,好似游絲一般,飄飄漾漾的合了攏來,綰在一起。
?、噙@時心下光明澄靜,如登仙界,如歸故鄉(xiāng)。眼前浮現(xiàn)的三個笑容,一時融化在愛的調(diào)和里看不分明了。
1.從文中看,本文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從那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以什么作為線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題考查的是記敘文六要素之一:時間。答案:秋季??梢詮奈闹小皼鲈啤薄ⅰ拔灩狻?、“苦雨”等詞語中看出。
第二題考查的是對文章思路的理解。答案:作者的思想活動。
【點撥】 選文是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月兒”“涼意侵入”這些景物和感受都是秋季常用的話題。所以第一題不難判斷。第二題只要理解文中所描寫的幾個場景都是作者思想過程的組合,線索也就找到了。
[例2]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惕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yīng)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朱自清《背影》
?、僦赋鲞@段文字的記敘要素。
A.時間 B.地點 C.主要人物 D.事情?
?、谟脵M線在文中畫出插敘的語句。
?、畚闹挟嫏M線的句子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簡析]第①題考查的是記敘的要素。閱讀記敘文,首先要弄清楚記敘的要素,即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物,發(fā)生了什么事,事情的經(jīng)過、結(jié)果如何,這樣才能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明確要表達的中心。選文因為是一篇文章中的一個語段,所以事情的原因和結(jié)果就不明顯,因此只需學(xué)生概括一下所寫的事情就可以了。本段文字記敘的時間是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地點:南京(或旅館到車站);主要人物:父親和“我”;事件:父親堅持送“我”到車站。這題的關(guān)鍵是弄清楚選文所記敘的事情:這里不是一般地介紹“我”離旅館去車站的過程,也不是寫“我”在車站的見聞和感受,而是通過敘述父親在送與不送的猶豫不決及在車站的細心照顧來表現(xiàn)父親在老年光景慘淡力不從心的情況下,愛子的特殊心態(tài)。正是在這種可以不送、應(yīng)該不送而又終于送了的反復(fù)過程中顯示了父親對兒子關(guān)心的周到入微。弄清了這一點,選文的中心事件就很容易掌握了。
第②題作者在敘述父親猶豫送不送“我”時,插入了“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了。”用來證明“我”已長大,完全可以不送,從而突出了父親的愛子之情。根據(jù)以上分析,第③題選C是不言而喻了。
第④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詞語的感情色彩,辨析褒義詞、貶義詞的能力。本題中的“聰明”是褒義詞的貶用,詞的感情色彩發(fā)生了變化,寫出了當時“我”對父親堅持送“我”到車站的一系列舉動的不理解,對往事的自責(zé)及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第⑤題是關(guān)于記敘詳略的考查,因為南京的見聞與本文的中心思想關(guān)系不大,所以一筆帶過。
5、記敘的詳略:
凡是對主題起重要作用,深刻,情節(jié)生動的具體材料,要詳細,而對主題起次要作用的的材料,可只作概括介紹。
例:下面材料,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1)老師假裝發(fā)怒 (2)老師教我們觀察蜜蜂 (3)老師教我們讀詩
(4)我們看老師寫字 (5)老師幫我排除糾紛 (6)我夢里尋師
注意:次要材料雖不能詳寫,但也不能不寫,因為涉及到文章點面結(jié)合的問題。點詳寫,體現(xiàn)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題思想;面略寫,體現(xiàn)文章的廣度,使文章全面、豐滿,完全不寫次要材料,會使文章的面受到影響。
6、記敘文的人稱:
(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開記敘。第一人稱的“我”有時是作者本人,有時是作品中的一個角色,即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的“我”。經(jīng)過了虛構(gòu),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實的我記錄下來,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讀來有親切感和真實感。
(2)第三人稱:以第三者的地位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
作用:不受時空限制,能夠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運用了第二人稱代詞,一般多是出現(xiàn)在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敘述里,實際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
作用: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7、記敘文中的描寫:
記敘文中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
(1)、人物描寫又細分為 : (1)肖像描寫 (2)外貌描寫 (3)神態(tài)描寫 (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 (6)心理描寫
另外,人物描寫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可以分為: 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細節(jié)描寫。
人物描寫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揭示文章主題。
(2)、環(huán)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huán)境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
自然環(huán)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使事情更具時代背景 (2)、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3)、渲染氣氛; 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5)為情節(jié)的展開作鋪墊 (6)交代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使事情更具有真實性。
社會環(huán)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jié)合當時當?shù)氐臅r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huán)境描寫的相關(guān)語句揭示了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實。
例題
在風(fēng)雨中
十四號臺風(fēng)還逞著余威,風(fēng)一個勁兒刮,雨一個勁兒下。我走進學(xué)校大門,不覺怔住了:校園里的樹木倒的倒,歪的歪,地上、屋頂上到處躺著樹枝。我著急地想,明天就要開學(xué)了,同學(xué)們怎么來上課呢?
我抬起頭,突然發(fā)現(xiàn)后勤組的小夏叔叔正攀著竹梯,頂風(fēng)冒雨鋸著樹枝。一段粗大的樹枝壓倒在辦公室的屋角上,如果不及時鋸掉搬走,就可能壓壞辦公室。
【形象地交代了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起因;設(shè)置了一個令人關(guān)心的問題?!?/p>
小夏叔叔撩了撩雨衣袖子,曲著身子,費力地鋸起來。突然,一陣狂風(fēng)把他的雨帽吹掉了。我連忙拾起來,高喊:“小夏叔叔,快把雨帽戴上!”他搖了搖頭,仍舊一個勁兒地鋸著。大風(fēng)在無情地呼嘯,大雨像瓢潑一樣往下澆。操場上,那呼呼的風(fēng)聲伴隨著嘩嘩的鋸樹聲,顯得那么清晰……
樹在繼續(xù)搖晃,小夏叔叔也跟著晃動起來。我的心也禁不住一陣顫動,焦急地扶著樹干,不斷地叮囑:“當心!當心!”他鎮(zhèn)定地說:“沒關(guān)系!”
【襯托了小夏叔叔不顧個人安危的人物形象】
終于,那段粗大的樹枝被鋸掉了。小夏叔叔從樹上下來后,深深地吸了口氣,他的臉上全是水,分辨不出哪些是雨水,哪些是汗水了。
第二天開學(xué)了,臺風(fēng)也過去了,陽光驅(qū)散了滿天烏云。校園里的樹木經(jīng)過風(fēng)雨的沖洗顯得格外蔥綠。小夏叔叔背著工具包,又在校園里巡視起來……【和文章的開頭形成鮮明的對照;間接地點出中心思想。】
社會環(huán)境描寫
社會環(huán)境是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征的建筑、場所、陳設(shè)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fēng)等。
社會環(huán)境的主要作用是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
描寫示例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jīng)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記敘文相關(guān)文章:
1.關(guān)于規(guī)則的作文經(jīng)典范文6篇集錦
2.2019中考小散文寫作指導(dǎo)
3.初中作文以友情為題600字五篇
4.2019年小升初敘事作文指導(dǎo)
5.關(guān)于中考滿分作文600字大全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zé)聲明】發(fā)布者:天下,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xxzl/jsw/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