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青年的勵志文章
成敗一笑過,瀟灑向前行。人生充滿變數(shù),不知下一分下一秒我們將在何處。所以,別讓自己的心太累,簡單一點,快樂一些。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激勵青年的勵志文章,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勵志文章1:只有勤勞才能采集到金子
想法決定活法,有什么樣的想法,就有什么樣的命運,改變想法就是改變命運。一個懶惰的人不會得到命運的同情,一個不努力的人也不會得到命運的垂青。人如果想要改變命運,就要樹立堅定的信念,就算窮途末路也要勇往直前,因為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力爭取,誰都不可能一生一世幫你。有時候不需要想太多,也不要顧慮重重,而是需要拼命地去做,你會發(fā)現(xiàn),勤奮圖強就是你最好的轉(zhuǎn)運?。
每個人身上都蘊涵著驚人的潛能,這與出身無關。越是出身苦的人反而越容易激發(fā)自己的潛能,很多成功人士都證明了這一點。所以,不要因為自己出身不好就自暴自棄,自卑之人無大成就,堅持自信的想法會讓你無所畏懼,就像那句話說的:上帝關了一扇門,會為你再打開一扇窗。
曾國藩曾創(chuàng)立了威震一時的湘軍,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影響,他的成功常為后人所傾慕。但是,如此一個大人物,少年時卻是一個天賦不高的人。據(jù)說有一天晚?,曾國藩在家秉燭讀書,把一篇文章朗讀了數(shù)十遍,還是沒能背下來,于是他接著背。這時候他家悄悄摸進來一個飛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只等著曾國藩入睡之后進去偷掠一番。誰知飛賊等了又等,等得渾身骨頭都要散架了,還聽到曾國藩在那里翻來覆去念同一篇文章。飛賊實在忍不住了,他怒氣沖沖跳出來,沖著曾國藩大罵道:“笨蛋!這個腦筋還讀什么書!聽我的!”說完這飛賊極其流利地將這篇文章背誦了一遍,一個字不帶差的,然后“驕傲”地離去了。
按說這飛賊可比曾國藩聰明多了,只聽了幾遍就記住了,可是曾國藩讀?幾十遍還沒能記住。但是,曾國藩認準了一個理,勤能補拙,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終于取得了人生的輝煌。所以說,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就如愚公移山,日積月累,奇跡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正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世界上收獲最多的人,往往是付出最多的人。就拿一些我們非常喜愛的明星來講,他們很多都出身低微,沒有豪門背景,但是他們卻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永不放棄,堅持自己的理想,終于走向了成功。
不要用出身來圈定自己的成就,要堅信出身貧困不見得終身潦倒,出身富貴也不見得一生榮華。太多的人為我們注解了這個真諦。
劉德華紅得如日中天,在海內(nèi)外擁有無數(shù)的粉絲。與他現(xiàn)在的成功相比,他當年初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實在有點兒不值一提。劉德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美容院當洗頭小工。這份工作既辛苦也賺不到什么錢,但是劉德華工作卻相當努力,從未有偷懶、欺客的行為,這與他日后讓人稱贊的敬業(yè)精神是分不開的。
影帝梁朝偉也是特別受廣大觀眾喜愛的一位明星,塑造了無數(shù)經(jīng)典的藝術形象,至今讓人回味無窮。梁朝偉出身也很寒微,他也從不掩飾這一點。梁朝偉小時候家里環(huán)境差,窘迫時全家只能吃醬油拌飯。梁朝偉學習很用功,成績也很好,但是由于沒錢念書,他中學畢業(yè)后只好到電器行當售貨員。
周潤發(fā)因成功塑造小馬哥、賭神等經(jīng)典形象而風靡世界。周潤發(fā)出身于香港南丫島貧民窟,家中十分貧困,中學畢業(yè)后無錢再讀,只好到酒店當小工。這份工作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周潤發(fā)工作積極、十分賣力氣,搬行李、打雜樣樣都不含糊,但是,即便如此,他也經(jīng)常受到一些客人的奚落和白眼。所以,周潤發(fā)很早就體會到了人生百態(tài)、世態(tài)炎涼,這為他日后塑造各種各樣的形象打下了基礎。
曾經(jīng)紅極一時的英俊小生何家勁也是歷經(jīng)坎坷。父母離婚后,他缺少經(jīng)濟來源,只身前往英國諾城攻讀廣告設計。為了維持生計,何家勁在英國半工半讀。何家勁最初在一家雪糕店打工,洗碗、跑堂、制雪糕,什么樣的雜活兒他都干。但是這份工作掙的錢仍然付不起高昂的學費,于是何家勁不得不再兼第二份工——在醫(yī)院將死尸搬進冷藏柜!這對普通人來講,是多大的挑戰(zhàn)啊,誰愿意每天跟冰冷的尸體打交道呢?
還有很多很多的藝人都出身貧苦,比如趙本山大叔,是民間藝人,也稱得上是演藝界的勞動模范,他如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再說成龍,幼時差點兒被賣掉,后來又被送去當了一個小武師,吃盡了苦頭。但是成龍大哥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工作狂,即使如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他依然勤奮。名導張藝謀,最初也只是個普通的工人,但是他的勤奮改變了這一切。
經(jīng)商也是如此,不要以為經(jīng)商來錢快、來得容易,那些商界巨擘大都是從基層摸爬滾打出來的。首富李嘉誠的第一份工作是茶樓跑堂,霍英東的第一份差事是渡輪加煤工,洛克菲勒是普通銷售員出身。
這些成功的人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無論生活怎樣艱苦,他們都不曾放棄,他們并沒有總是抱著那些消極的想法,而是不怯于挑戰(zhàn)。他們相信天道酬勤,一分勞動一分收獲,有汗水不一定有收獲,但沒有汗水一定沒有收獲,只要堅持不放棄,最終一定會獲得成功。
誰不想成功呢?可能每一個人都曾發(fā)過宏誓,相信自己將來一定能成功。但是僅僅有偉大的志愿是遠遠不夠的!將軍出于卒武,宰相始于小吏,沒有誰可以一步登天,不要看不起那些不起眼的工作,那可能就是你成功的起點。
現(xiàn)在的人比較急功近利,心態(tài)普遍比較浮躁,做什么事情都希望一步到位、一步登天,最好是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所以都希望走捷徑??墒鞘郎夏挠心敲炊嘟輳娇勺?幸福的生活跟著想法走,人可以窮但想法卻要富有。誠然,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顯赫的背景,沒有資源,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有渴望成功的權利,但是,“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不付出努力和勞動,成功就好比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來說,如果一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妨先找個一般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有你值得學習的東西,工作的積累對一個人以后的發(fā)展非常重要。如果只是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那永遠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何況,只要你有真才實學,再無足輕重的崗位都會成為你日后騰飛的階梯!而且,你將來的成功也會再次印證這句名言:好漢不怕出身苦,天道酬勤大業(yè)成!
切記,天道酬勤,只有勤勞才能采集到真正的“金子”,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可言。用你的汗水去獲得你想要的,比幻想你想得到的更重要。成功的必要條件是勤勞而并非怠惰。
勵志文章2:成長是與不夠優(yōu)秀的自己和解
我很少認為自己優(yōu)秀。
小時候是學不會哭泣、賣乖、懂事,得不到大人的夸贊和獎賞;長大一些讀書又不夠好,不善交際,老師和同學很少關注自己;總算跌跌撞撞地找到以后要走的路,在決定努力寫作的時候,又發(fā)現(xiàn)在做這件事并且有才華的人多如過江之鯽。時間讓我認識到,我是一個不漂亮、不苗條、不富有、缺少天分和文字直覺的人。
跟現(xiàn)在的朋友聊起小時候的事,她說小時候覺得自己非常特別,一定和別人不一樣。她認為自己的身體里沒有器官,是獨立而不同的個體,但有次生病需要照X光,她在醫(yī)院里看著片子非常失落,因為她發(fā)現(xiàn)自己與其他人沒有什么不同,相同的構造,相同的器官。她第一次體會到沮喪這樣高端的感覺。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jīng)歷,有許多讓現(xiàn)在的自己發(fā)笑的想法,并認為當時的自己幼稚且荒.唐。
曾經(jīng)的我認為現(xiàn)實中有嫦娥,她可以幫我完成暑假作業(yè);認為我在晨讀時間隨機哼出的歌詞,可以紅遍中國;認為自己擁有稀缺的血液,能夠拯救世界;認為我手背上心形的粉色胎記,是上一輩子留下的記號;認為有其他平行空間,生活在那個世界的人可以看到我,諸如此類。
當然,隨著長大我發(fā)現(xiàn)這些認為統(tǒng)統(tǒng)不成立。有一段時間我非常不開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為跟想象中的“我”比起來,自己實在太平凡太普通了。我很生氣,生氣我怎么能是這個樣子!
這個發(fā)現(xiàn)是不是有些殘酷?
但,這個世界上也有奮起直追、笨鳥先飛、大器晚成等成語。有27歲才正式學畫,到56歲名聲大震的齊白石;有47歲才打算揭竿而起,55歲建立大漢王朝的劉邦;有65歲才出版第一本書的作家勞拉·英格爾斯·懷德。我不知道他們小的時候是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至少,后來他們知道了平凡的自己,可以努力改變,并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情。
人不能一直停留在想象,這樣十分消耗比高原氧氣還稀薄的自信。一旦失去自信,在不知創(chuàng)造并且懷疑自己的情況下,人很容易窒息。會被平凡的生活扼住脖子,透不過氣,然后放棄掙扎的能力。
我慢慢地放過自己,了解自己沒有超凡的能力。接納這樣的自己,去盡力改變思想不夠成熟、寫作技能宛如新生嬰兒的自己。
時間讓人的身體成熟,但也帶來思想的空虛。身體像一件單薄的容器,經(jīng)不起敲擊,很容易破碎。思想如鋼鐵、石塊、泥沙,每增加一些知識,就像在容器里投入一些貼補壁面的材料,慢慢地,軀體和思想相稱,才能變得堅不可摧。
但如果不將皮囊中填入實質(zhì)的內(nèi)容,放縱思想的空虛,人一旦遇見現(xiàn)實鋒利的針尖,皮囊就會被扎破,空虛如風飄散,身體將變成萎縮而干癟的氣球。
我知道自己需要鋼鐵、磚塊和泥沙,所以在不斷修煉著。
關于想讀的書、想鍛煉的身體、想變得更漂亮的外表、想獲得讀者認可的心情、想寫出精彩內(nèi)容的才華……對于這些追求,我一刻也沒停止過。但偶爾也因疲憊懈怠讀書,因懶惰而放松健身,因妥協(xié)于平凡的眉眼而不去打扮,因一些忽略和批評而拒絕接受,因不曾得到天賦的垂青而異常失落,這些瞬間,是阻礙我的沼澤、沙漠、鴻溝或懸崖,我曾停在它們前面,因為害怕陷入危險,可是有什么比平庸更危險呢?
我拒絕平庸的方式有些土氣,是出走、讀書和抗拒融入平淡的生活。確切地說是思想上抗拒融入平淡的生活。
我在努力變成一個有趣的人。當內(nèi)心出現(xiàn)懊惱、煩躁、猶疑、憤怒的時候,我都勸告自己,不要這樣,生活還有許多有意思的事情需要去做。
煩躁就坐下來看風景,疲憊就停下來聽音樂,孤獨就讀治愈的故事,憤怒就換上衣褲去奔跑發(fā)泄。把每一天的經(jīng)歷都仔細感受,發(fā)呆、快走、被碰撞、受委屈、同情生病的虛弱者、愛慕漂亮的明星、期待一場愉快或悲傷的戀情,這些都是我在做的事。
我希望時間能帶來真正的成長,而不是每年更改的數(shù)字。
接納自己的普通,讓努力的自己和現(xiàn)在不夠優(yōu)秀的自己和解吧。
勵志文章3:看得見未來才有未來
原來我一直以為,活到一定年紀,就會變成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但沒有溫度的人。因為凡是有高度、深度、廣度的人,溫度一般都比較低,遇事比較沉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故加之而不怒,猝然臨之而不驚,沉得住氣,不輕易發(fā)表意見。
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社會的日益開放,高度沒上去,大家反而越來越喜歡低俗。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就像臺灣歌手鄭智化說的,他總是從底下看人生,看到的人生更精彩。一般人往高處看,看到臉,往下看,看到了腰,再往下,看到了腳后跟。鄭智化看到了大家沒有正視的東西。我50歲以后看到的東西,比20多歲時想象的更讓人開心,因為這個世界更加真實了。
而且,事兒也越來越小。原以為我們可以管大事——家國情懷,現(xiàn)在看不能,為什么?社會各有分工,藝術家管藝術家的事,官員管官員的事,在商言商,我自己要守本分,看管好屬于自己這攤兒的小事。
另外,時代似乎變得更淺顯了。所謂深刻,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把痛苦像腌咸菜一樣腌著,最后拎著兩根黃瓜出來,這叫深刻。凡是痛苦的、沉淀而又不能流動、不能瞬間用感覺器官化解的東西,就是深刻的。像陜西、山西、河南的很多作家都是深刻的,為什么呢?
你看路遙當年寫作,桌上這兒擱一碗白水,那兒擱一個饅頭,最后寫出《人生》,很深刻。但是深圳、香港的作品為什么不深刻呢?因為再多的痛苦,晚上去酒吧、夜總會一泡就沒了,深刻不了。
現(xiàn)在的小時代,跟我原來想象中的情況正好相反。第一變低了,第二變小了,第三變淺薄了。
小時代和大時代的青年,最大的不同是詞匯不一樣。
賈平凹有篇散文,講兩個年齡和我差不多的陜西人,蹲在茅坑里大談伊拉克問題,國際大事談了一圈,最后才發(fā)現(xiàn)沒帶手紙。上廁所帶手紙這么大的事都忘了,還在關心國際局勢。這當然是個笑話,不過陜西人大體屬于這種大時代的人,他們的情懷都是五千年的。
“80后”和“90后”一般都是說自己,最多說說同事,說說北上廣就算是談大事了,另外就是研究房貸、談對象、上班這些事兒,再一個就是琢磨玩、旅行、買什么。這種區(qū)別,實際上是思維方式的差異,是管自己的事還是管閑事。大時代的人就是管閑事,“80后”“90后”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開始管自己的事。在這個社會,我覺得如果連自己的事都管不好,別人的事肯定也是管不好的。
另外,信息的獲取量也有很大差異。大時代的人基本用眼睛閱讀,最多用點耳朵?,F(xiàn)在大家感知信息幾乎是“五感”調(diào)動,信息量非常大。這帶來兩個好處:第一就是所謂的素質(zhì)在提高,適應性也在提高;第二個就是創(chuàng)造性在增強。到現(xiàn)在為止,獲取知識的成本是越來越低。原來獲取知識的成本高到一個村里得供一個老爺爺,這個老爺爺一死,這個村里的人就都可能成文盲了?,F(xiàn)在知識的成本低到鼠標一點,什么都有。但是創(chuàng)造的成本卻越來越高,你知道的大家都知道,所以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的壓力會比以前大。
再者就是個人的權利意識在增強。做房地產(chǎn)客戶服務,你會發(fā)現(xiàn),70歲左右的客戶是“大敘事”,遇到分歧或問題,從來不知道找律師,你給他花錢請律師他都不相信。40歲左右的業(yè)主就要好溝通很多,再年輕的,30歲以下的客戶,連見面談都不用,直接找律師打官司就行了。這說明,現(xiàn)在的年輕人權利意識、規(guī)則意識開始增強,這一代人變得具體了,了解自己了,知道疼自己了。
“80后”“90后”是中國未來20年的希望——這是廢話,我干爹以前老諷刺我,說我總說那些永遠正確的廢話,但是我不能不這么說,我得罪不起后來人。
但這的確是真心的肯定,看得見未來的人才有未來,為未來歡呼的人才能創(chuàng)造未來,站在未來看今天的人才有快樂。
勵志文章4:不潦草地決定,也不輕易地妥協(xié)
在我的初中時代,有過一段灰暗的時光。
那時的我,因為跳級跟不上初中的課程,多門功課亮起了紅燈。本來因為會畫畫,老師選我當了宣傳委員,也因為成績太差而被撤職,不僅如此,還多次被任課老師請家長——雖然這些事情現(xiàn)在看來都是無足輕重的小事,可對于當時還是一名初中生的我來說,都是超級丟人和傷自尊心的“大事”。
清晰地記得,生物老師和地理老師先后找我談話,告訴我,你的分數(shù)簡直低得不可思議,全年級比你分數(shù)更低的人屈指可數(shù);數(shù)學老師在我作業(yè)本上的證明題后面寫著大大的四個字“邏輯混亂!”;英語成績從來都在及格邊緣徘徊……那幾年的我最討厭家庭聚會,因為飯桌上的話題永遠都是我的學習。家里的親戚都覺得我的父母不應該僅僅為了想要我念重點中學的初中部,就匆忙決定要我跳級,大人們都覺得這孩子考大學沒戲了可怎么辦。那時候的我,還完全沒有長大,也從來沒想過自己將來要做什么。只覺得自己好笨,為什么別人能考一百分的卷子,自己卻連一半的分數(shù)都拿不到?
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對課上的東西也完全沒興趣。唯一喜歡的,就是自己在一邊瞎寫寫、瞎畫畫。還記得那時候的班主任李老師,常常用每個班主任都運用嫻熟的“瞬間移動超能力”,悄無聲息地出現(xiàn)在我的身后,從我手里沒收掉那些被我畫滿涂鴉的紙和本。很多年后,我在北京大興區(qū)的一個郵局里,寄給他一張畫著他Q版頭像的明信片。我感激他,感激他從沒有阻止過身為“差生”的我喜歡畫畫。那些班級里的“差生”被老師揶揄和諷刺的橋段,從來沒有在我的身上出現(xiàn)過。
那位戴著黑框高度近視眼鏡,因為和教室里掛著的“名人名言”上的“__”很像,而被同學們戲稱為“方老師” 的他,總是淡定地對我說道:“這些事,你拿到家里去做就好了。” 那時的我,唯一能引以為豪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作文分數(shù)。在我的初中畢業(yè)冊里,好幾位同學留言說,祝你長大以后,成為一位作家。他們不知道,其實我最喜歡的,是畫畫。
到了高中,雖然經(jīng)過了幾年時間的適應,我的成績比初中好了許多,但在那個高手云集的重點中學里,我也只是位于一個中等偏下的位置。以湖南省可憐的高考招生比例來算,當時的我能不能考上大學還是個未知數(shù)。直到遇上了立體幾何。命運的神奇之處就在于,你永遠都不知道你的人生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也許是小時候就畫石膏的緣故,我的立體幾何學得出奇的順利,也因此,激發(fā)了我的學習興趣和潛力,從此數(shù)學成績一飛沖天,高二的一次考試,竟然考了滿分。當時理科班的同學遇到我,驚訝地對我說:“這么難的卷子,你竟然可以考滿分,你還是人嗎?” 這一切,都是初中那個“邏輯混亂”的我,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
那一年的家長會,班主任要我在會上給同學們分享數(shù)學這門學科的學習經(jīng)驗。不知不覺地,數(shù)學成績也帶動了別的科目,我的各科成績慢慢都好了起來,竟然也成了班里排名靠前的“好學生”。高考臨近,因為怕學專業(yè)而耽誤文化課,家里人本來也不希望我走藝術這條路,高一的暑假之后,我離開了畫室,正式踏上了“文化生”的道路。
2005 年的夏天,我擠過了湖南省“高考”的獨木橋,考到了北京,開始了我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生活”。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寫作在帶給我自信,我選擇了編輯出版專業(yè)。那一年,我第一次離開家住集體宿舍,那一年,也恰好是新浪博客在校園中流行起來的一年。
還記得當年剛開始寫博客的時候,有位高中閨蜜說:“這年頭不寫個博客什么的,別人都覺得你‘不入流’?!蹦嵌螘r間,我身邊的許多朋友同學,都紛紛加入了“博主”的行列,“寫日志” 成了那時候大學生里非常流行的一件事。
從那時開始,我告別了小時候記日記的習慣,從此不再用筆在紙本上寫日記,而是逐漸養(yǎng)成了用鍵盤記錄生活的習慣。時至今日,8個年頭過去了,剛開博客那會兒加的好友們,幾乎都已停止了博客的更新,而我的寫作陣地,也由原來的新浪博客,慢慢拓展到了人人網(wǎng)、網(wǎng)易之類的其它社交網(wǎng)站上。去年的時候,因為一篇在微博等各大網(wǎng)站廣泛傳播的文章,竟然有好幾家出版公司的編輯找到我,問我有沒有興趣出書。作為一個學編輯出身的家伙,我從沒想過,自己有天也會被編輯找上門來。寫作,本來只是我一個小小的愛好而已,從未想過要因此而得到什么。而現(xiàn)在,我竟然也成為了一個有固定讀者的寫作者,我覺得自己很幸福。
“任何一件事,只要堅持十年,一定會有意想不到收獲?!?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媽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因為堅持用寫作記錄生活,也因為保持思考的狀態(tài),我在念大學的那幾年,成長得很快。大三的時候,我做了一個自己都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的決定:跨系別、跨專業(yè)考研。因為我知道,這么多年過去了,自己仍懷揣著一顆熱愛繪畫的心。記得當時我去藝術設計學院找一個教素描的老師蹭課,當我告訴他我準備考中央美術學院,想來聽聽課、練練手的時候,他很鄙夷地哼哼笑了幾聲:“你們文化生,別以為畫畫這條路很好走,不是那么容易的… …”
可是現(xiàn)在,我不僅早已從央美畢業(yè),而且還順利地成為了一名視覺設計師,每天的工作,就是用電腦畫畫。所以,你看,當你被他人嘲笑的時候,你不會知道誰能笑到最后。
2011 年,我的文章《行走世間,全是妖怪》在人人網(wǎng)上被三十多萬人閱讀,好幾萬人分享,并且被很多其它網(wǎng)站轉(zhuǎn)載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的觀點能被那么多同齡人認可,自己的文章能被那么多人轉(zhuǎn)發(fā)和分享。我非常開心,我幻想著,會不會有一天,自己能出一本寫給同齡人的書。
現(xiàn)在,我的那些文字真的集結成了一本書,書里還有我自己畫的插圖。這本書里所包含的,是我從大學到現(xiàn)在成長的點滴,有我自己和朋友的故事,也有陌生人的悲歡。這八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八年?,F(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遠離了美好的校園,走入了社會,但是我依然覺得自己很快樂,很幸福。因為我每天都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天都在學習各種有用的“新技能”。我還會繼續(xù)寫下去。八年前的我怎么也不會想到,當時的專業(yè),會成為我現(xiàn)在的業(yè)余愛好,而原來的愛好,會變成我后來的專業(yè)。感謝繪畫和寫作,讓我能用這么多的方式去感受生活,記錄生活。感謝父母的培養(yǎng),感謝在人生道路上,曾經(jīng)拉過我一把的老師,感謝我的讀者,感謝我的責編,感謝現(xiàn)在我所擁有的一切。
前不久我換了一份工作,一名面試官在看完我的簡歷和作品之后對我說:“我知道了,你就是傳說中的‘學霸’吧?” 你看,從兒時的“學渣”,到如今別人眼里的“學霸”,也就這么回事。我所做的,不過是在每一次選擇中,都選擇了自己內(nèi)心最想走的那條路。而這些抉擇帶給我的,遠比我預期的要豐厚得多。曾經(jīng)有一位老師對我說,人不可能總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很慶幸,自己沒有相信他。
所以,也請你們,我的讀者,永遠別忘記夢想,永遠別潦草地決定對現(xiàn)實妥協(xié)。永遠別因為當時的一點點阻礙,就放棄追逐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總有一天,你愛的人,你愛做的事,全都會圍繞在你身邊。
只要你想,只要你做。
只要你做,只要你堅持。
只要你相信,你配得上這世界上,一切的美好。
勵志文章5:人生最大的捷徑,是用時間和生命閱讀一流的書
北大出了許多企業(yè)家,這讓我非常自豪。我經(jīng)?;貞洠贝鬄槭裁磿a(chǎn)生企業(yè)家?我一直以為清華才可能產(chǎn)生企業(yè)家,因為它搞科技。北大是學術的殿堂,是精神自由的三角地,是自焚的地方,是結束肉體的地方,是讓靈魂再生的地方。企業(yè)、上市等等好像與北大無關。但是經(jīng)歷了這么多年人生后,我明白了北大為什么會產(chǎn)生企業(yè)家。
以北大的32樓為例,當年我和俞敏洪作為北大青年教師住在該樓的第二層。后來俞敏洪創(chuàng)辦了新東方,成了偉大的企業(yè)家。
第三層樓,當年住著一個來自山西的叫李彥宏的青年,天天在水房里光著上身用冷水沖澡,唱著“夜里尋他千百度,你在哪呢”,天天念“百度”兩個字,于是后來誕生了百度公司。而從知識儲備來講,李彥宏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做企業(yè),他是學圖書館系古典文學編目專業(yè)的。
第四層樓住著北大中文系的憤怒詩人黃怒波。這些年來,黃怒波令人刮目相看,成為中坤集團創(chuàng)始人,在冰島購置土地。
更匪夷所思的是,北大中文系的女生樓里一個長相非常平和的人龔海燕,她充滿著激情,創(chuàng)辦了世紀情緣。
英文系、圖書館系、中文系都是與金融、融資、管理完全無關的專業(yè),但是學這些專業(yè)的人怎么會創(chuàng)建出成功的企業(yè)?我想,這是因為北大給予了我們一樣東西,就是怎樣塑造生命的東西,使得我們對知識的渴望超過一切。
我有一個座右銘叫“讀書只讀一流的書”—真正值得我智力投入、值得我尊重、花費我精力的大概就是這兩大類。我覺得讀書一定要讀一流的書,做人一定要做一流的人。
正是讀經(jīng)典,讀那些能夠改變我們生命軌跡的書籍,成為北大人離開校門后不管走到哪個領域,能比別人走得稍微遠一點的保證。因為那些書不是字,是生命,而這些生命對讀者的生命來說,是一種引領。
現(xiàn)在我們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也算人生有幸,但是要接受的信息太多了。那么什么樣的書該讀呢?我讀書的選擇是這樣的:暢銷書堅決不讀,不是我看不起暢銷書,而是我知道生命有限,只能讀人類歷史上大浪淘沙的作品。
我所讀的作品的創(chuàng)作年代越來越早,因為我覺得越是早期的人,他們寫下的文字越是生命的寫照。
讀一流的書就要衡量這個作家進入書前的狀態(tài)是什么。他是為滿足市場的需要而寫,還是傾其鮮血、生命和經(jīng)歷而寫。如果你讀的不是真文字,遇到的不是真語言,那么最后見到的也一定是虛幻的世界,不是真實的世界。讀書真正對讀者產(chǎn)生作用的時候,就是讀者和真正的生命融匯在一起的時候。千百年來,沒有被淘汰的著作是人類一代又一代人選擇的結果,而不是現(xiàn)在市場的選擇,更不是廣告詞的選擇,這是非常關鍵的。
為什么讀經(jīng)典能改變我們的生命呢?文學的功能是什么?在我看來,文學的功能就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一定能夠?qū)ξ覀兊膶徝肋M行奇異的再造,在我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上有奇異的啟示,有充電的感覺。所以那些人類最高的價值,真的、善的、美的東西就會融入我們的血液。一旦人的身體里有這三樣東西,在現(xiàn)實社會中就不會輕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暫時的甚至非常糟糕的價值觀扭轉(zhuǎn)。
讀那些經(jīng)典的、人類熟悉的甚至很多人因為追求時髦而不屑一讀的文字吧。這些文字使我們對生命、審美、真理、語言與世界的關系有了更直接的感覺。我認為我人生最大的捷徑就是,用時間和生命閱讀和擁抱了世上一流的書。
我還有一個看法—讀書和吃飯一樣,不能偏食,要有一個balanceddiet,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首先,是不是要讀讀宗教、神學?我覺得一定要。讀神學著作我們才能理解超越人性的東西,才能獲得一種上帝般的眼界,才能達到一種超塵脫俗的境界。我時不時會翻出《大藏經(jīng)》來沒有目的地讀,還有《圣經(jīng)》《古蘭經(jīng)》及其他宗教、神學理論著作。
讀完神學,我覺得我理解了宇宙的神秘(如果這神秘往往被稱為上帝的話);反觀宇宙,我更加清醒地意識到了人的渺小,這使我不得不變得謙卑。不要把宗教、神學等同為迷信。
第二,一定要讀哲學。哲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尋找人之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種詰問。作為一個人,我們不得不問我們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我們要到哪里去。
第三,不能不讀歷史。歷史對人類到目前為止的所有生活場景進行了最接近真實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領略人類經(jīng)歷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敗、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讀歷史。
第四,心理學要讀。像弗洛伊德這樣的心理學家,他拆解的是人意識的存在,探尋的是一個人的意識和心靈究竟怎樣協(xié)調(diào)運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為人的內(nèi)在本質(zhì)的。
人是情感的動物。那些穿透情感層面,展示情感宇宙奇景的一定是好詩。所以為了情感成長的豐富,一定要讀詩。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東西是接近上帝的,一種是詩,一種是音樂。
文學不可不讀。作家通過語言向人的想象力挑戰(zhàn),這是文學的基本功能。比如村上春樹,他的題材和寫法奇詭誘人,有人把他視為通俗作家中的搖滾樂手,但我認為他一點都不缺乏深刻性—實際上他是在試圖捕捉現(xiàn)代文明里飄浮的現(xiàn)代人的存在本質(zhì)和表征。我喜歡的作家有卡爾維諾、君特·格拉斯、雷蒙·卡佛、博爾赫斯、米蘭·昆德拉,接下來就算得上村上春樹了。
我有村上的日文原版,英譯本,臺灣賴明珠譯本和國內(nèi)的林少華譯本。我是村上春樹迷。為讀懂村上,我發(fā)誓開始學習日文這東西。
科學領域的一流讀物也要讀。我堅信在科學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著某種意義上平行發(fā)展的東西。
人的日常閱讀應該融合以上種.種,要學會做出一盤有利于精神和心靈健康的“沙拉”。我稱這種讀書為飲食平衡法讀書。這樣人的生存才能不偏頗,精神的林木才不會因營養(yǎng)匱乏而枯萎或畸形。當然這是“讀書人”的讀書,專家學者另當別論。從終極目的上說,讀書是建造一個完全屬于自己心靈的世界的過程。
人讀書越多,越不會被外在的環(huán)境所困擾,越不會被寂寞孤獨這樣可怖的東西所折服。因為書籍逐漸在人的心靈里建造了一個完全獨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國,這個王國是被心靈完全擁有的,在這個世界里棲居著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豐富而偉大的靈魂。
當一個人的心靈完全擁有這樣一個王國的時候,他靈魂的承受能力會有多么堅強!因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來支撐他的生命。
相關文章:
1.關于青春奮斗勵志文章5篇
2.青年奮斗勵志文章
3.青春激勵人心的演講稿精選五篇
4.勵志或正能量的文章精選6篇
5.青春激勵人心的演講稿精選5篇
6.青年奮斗勵志文章
7.年輕奮進的勵志文章
8.青年工作勵志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天下,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wxyd/lzwz/45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