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事故應急救援知識
生命健康是人類社會一切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前提,但各種意外時刻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通過有效的傳播和普及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生命和健康,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常見事故應急救援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常見事故應急救援知識
創(chuàng)傷急救
1.1創(chuàng)傷急救原則上是先搶救,后固定,再送醫(yī)院,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傷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醫(yī)院救治的,應立即做好保護傷員措施后送醫(yī)院救治。
1.2搶救前先使傷員安靜躺平,判斷全身情況和受傷程度,如有無出血、骨折和休克等。
1.3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過多而休克。外觀無傷,但呈休克狀態(tài),神智不清,或昏迷者,要考慮胸腹部內臟或腦部受傷的可能性。
1.4為防止傷口感染,應用清潔布片覆蓋。救護人員不得用手直接接觸傷口,更不得在傷口內填塞任何東西或隨便使用藥。
1.5搬運時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腰部束在擔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運時傷員頭部在后,上樓、下樓、下坡時頭部在上,搬運中應嚴密觀察傷員,防止傷情突變。
止血
2.1傷口滲血:用較傷口稍大的消毒紗布數層覆蓋傷口,然后進行包扎。若包扎后仍有較多滲血,可再加繃帶適當加壓止血。
2.2傷口出血呈噴射狀或鮮紅血液涌出時,立即用清潔手指壓迫出血點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斷,將出血肢體抬高或舉高,以減少出血量。
2.3用止血帶或彈性較好的布帶等止血時,應先用柔軟布片或傷員的衣袖等數層墊在止血帶下面,再扎緊止血帶以剛使肢端動脈搏動消失為度。上肢每60分鐘,下肢每8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min開始扎緊與放松的時間均與書面標明在止血帶旁。扎緊時間不宜超過四小時。不要在上臂中三分一處和腋窩下使用止血帶,以免損傷神經。若放松時觀察已無大出血可暫停使用。
2.4高處墜落、撞擊、擠壓可能有胸腹內臟破裂出血。受傷者外觀無出血但常表現面色蒼白,脈搏細微,氣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煩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狀態(tài),應迅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溫暖,速送醫(yī)院救治。若送院途中時間較長,可給傷員飲用少量糖鹽。
坍塌建筑物中如何自救
1.要非常小心移動身體,以防更大的殘骸砸到自己身上,冷靜尤為重要;
2.要護住口鼻以防粉塵污染;
3.如果身邊剛好有水管、煤氣管,敲響這些管道,救援人員會更容易發(fā)現你;
4.如果被困地與地面接近,等到救援人員通過時大聲呼救;
5.大多數情況下,建筑物倒塌時,躲在像桌子、汽車等物體下面的人會被壓死;
6.將身體自然彎曲成胎兒的姿勢,靠近體積較大的物體;
7.如果坍塌發(fā)生時你正躺在床上,滾到床下就可以了,床的周圍會存在安全的生存空間。
溺水的急救
溺水,又稱淹溺,是人頭部淹沒于水中,水與雜物充滿呼吸道與肺泡引起的窒息。嚴重者可導致呼吸、心跳停止,稱為溺死。當遇到因游泳、落水等意外而溺水者時,千萬不要驚慌,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搶救。人沉入水中后,一般只有5—6分鐘就可危及生命。所以,發(fā)現有人溺水應爭分奪秒進行搶救。溺水搶救方法及其原則是:
1、設法以最快的速度將落水救上岸。在搶救落水者時,應將患者的頭部拉出水面;在水面拖帶時,只要有可能,應向落水者口鼻同大口吹氣,促使其自動呼吸的恢復。
2、清除口中異物。將落水者救上岸后,應立即檢查他有無假牙和口鼻內有無雜草和泥沙等物,如有應迅速取出。并將其口、鼻擦凈。
3、及時控水。將溺水者腹部置于搶救者屈后的大腿上,頭向下按壓背部,使呼吸道和胃內水倒出。同時,應解開其衣扣、腰帶便于控水。這一過程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延誤復蘇。
4、進行人工呼吸。通過檢查,如呼吸、心跳已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將落水者平放俯臥,使之兩腳伸直,兩臂前屈,頭向一側;腹部墊高,給他做人工呼吸或口對口大力吹氣。其具體方法是:
(1)搶救者取跪式面向患者下身,雙手平放患者背部,兩拇指緊貼患者胸椎旁線,余四指微并,腕與戶關節(jié)呈垂直角度,按人工呼吸法做壓擠背部動作。每分鐘14—16次,直至患者恢復正常呼吸為止。
(2)搶救者仍取跪式面向患者下身,雙手握緊患者雙肘關節(jié)處用力向外上提肘,每提一次,患者胸廓闊開(吸氣)一次,再將患者雙肘下落一次,患者胸廓縮小(呼氣)一次。如此反復,直至患者恢復自動呼吸和心跳為止。此法單人搶救很累,必要時可多人輪番進行,每分鐘不少于16次。
5、注意保暖。采用以上幾種方法搶救落水者的同時,應始終注意患者的保暖。冷天應利用一切可以保暖的物品,使患者免受風寒,以減少患者在救活后發(fā)生并發(fā)癥。
6、及時送醫(yī)院。對一切落水者,均應在搶救的同時,迅速與附近醫(yī)療單位聯系,應盡快將患者送醫(yī)院繼續(xù)治療。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天下,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shkt/ywsh/51485.html
上一篇:煤礦井下燒傷的現場急救
下一篇:發(fā)生擁擠踩踏的逃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