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控像素越高越清晰嗎(像素越高越清晰嗎)
像素越高、照片就越清晰。越高位的像素,其擁有的色板也就越豐富,也就越能表達顏色的真實感。從定義上來看,像素是指基本原色素及其灰度的基本編碼。像素是構成數(shù)碼影像的基本單元,通常以像素每英寸PPI(pixelsperinch)為單位來表示影像分辨率的大小。
前段時間摩托羅拉的2億像素新機出來后,市場都在歡呼,簡直像要吊打當下一眾5000萬像素手機一般。
但高像素就代表手機拍照牛逼了?為何1億像素到現(xiàn)在還沒普及,而蘋果保留多年的1200萬像素,咋沒被吐槽拍照能力拉垮?
數(shù)字上的“口嗨”不代表實際體驗,決定手機影像能力,特別是清晰度的,像素只是一方面,光圈、傳感器(CMOS)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那像素到底是指什么呢?
每一張圖像都是由“色點”(感光位點)組成的,每一個色點就稱為像素。一張圖片由50萬個色點組成,那么這張圖片的像素就是50萬。5000萬像素就代表5000萬個色點。
而這些像素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叫傳感器的東西,傳感器是用來捕捉光的,相機的處理器從傳感器中獲取這些光信息,才能重建場景圖像。
傳感器捕捉的光越多,越能還原畫面真實度,所以傳感器尺寸相當重要。 一個大的傳感器,可以包含很多像素,或數(shù)量少但更大的像素(如下圖)。這兩種不同的方案都各有它自己的優(yōu)點。
但像素值的大小對生成的圖像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當手機傳感器面積不變時,像素值越高,單個像素面積就越小,該像素上進光量就越少,夜間畫質(zhì)不好,但在白天可以擁有更多的細節(jié);像素值越低,單個像素感光面積大,夜間成像效果更好,但細節(jié)容易缺失。
那怎么去判斷傳感器尺寸是大還是小呢?很簡單,傳感器尺寸一般用1/X表示,X值越小說明傳感器尺寸越大,比如1/3英寸和1/1.7英寸,1/1.7英寸傳感器是兩者中較大的那個。
像素和傳感器的關系清楚了,再來看看光圈是怎么影響成像清晰度的。
光圈指的是光線進入相機開口的直徑,圖像的暗度和亮度取決于這個開口的大小, 用f/stop(光圈系數(shù))表示,比如f/1.4、f/2等。 f/后面的數(shù)字越小,開口越寬,最終到達傳感器的光線就越多。
不過,受手機本身大小的限制,傳感器和光圈是沒法無限做大的。目前也就小米首次在小米12S Ultra上放了一塊1英寸的傳感器,還有今天華為Mate 50新品發(fā)布的超光變XMAGE影像,搭載f/1.4大光圈,支持可變光圈。
大部分安卓廠商為了提升照片的解析度還在拼命加入像素點。
要想拍出更真實、清晰的照片,需要尋求三者之間的平衡,同時借助軟件的優(yōu)化。
蘋果一直堅持放入更大的像素點來提高進光量,在像素與傳感器之間找到平衡點。蘋果在算法上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且處于行業(yè)頂尖水平 (尤其是在ISP圖像處理器上,它是專門作用于照片處理與計算,能夠控制噪點、顏色、白平衡與曝光甚至是對焦等計算)。
這就是為什么有些手機在硬件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甚至在像素上遠超iPhone,呈現(xiàn)的最終照片可能卻不如蘋果的手機。
不過安卓廠商并不是清一色走高像素路線,一直有在算法上不斷下功夫,或者通過和經(jīng)驗豐富的一流影像機構合作,提升手機拍攝能力,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拍照體驗。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