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拜把子的流程介紹(現代人拜把子簡單儀式)
結拜儀式正式開始后,每個人都會捧著一炷香,然后將公雞宰殺,把雞血滴入酒杯,再刺破指尖,往酒杯里加入自己的血,讓血水與酒水攪拌均勻。隨后,將杯中酒滴在地上三滴,依照長幼的順序,每人喝一口血酒,最后將剩下的杯底放在關公像前,讓關二爺做個見證。
在中國,最深厚的友情莫過于“磕頭拜把子”了。最早的結拜,可追溯到古代盟約中“歃血為盟”的儀式。什么是“歃血為盟”呢?
就是用牲畜的血涂抹在嘴唇上,以示誠意。那么,古人結拜時為什么會飲血酒呢?古人結拜又有著怎樣的流程?
現代人結拜,多是受到三國時期“桃園結義”這一掌故的影響。出于對劉、關、張三人的崇拜,后世的好兄弟爭相效仿。志趣相投、性情相近、相互投緣的朋友,都可通過這種方式,締結一種如兄弟情一樣牢靠的友誼。
結拜的流程是以自愿為基礎的,古往今來聽說過逼婚,卻從來沒發(fā)生過逼人結拜的事。
雙方或多方認為相互之間感情到了結拜的程度,便會相互協商,然后選一個好日子,在一個大伙都認為有意義的地點。
例如祠堂、院子或其他有紀念意義的地方,擺上關二爺的造像,在關公像前供上祭品,再準備一只公雞,一本“金蘭譜”。
依照結拜兄弟年齡的長幼,每個成員依次將名字寫在金蘭譜上,然后按下手印。
結拜儀式正式開始后,每個人都會捧著一炷香,然后將公雞宰殺,把雞血滴入酒杯,再刺破指尖,往酒杯里加入自己的血,讓血水與酒水攪拌均勻。
隨后,將杯中酒滴在地上三滴,依照長幼的順序,每人喝一口血酒,最后將剩下的杯底放在關公像前,讓關二爺做個見證。
結拜是不分男女老幼的,人數多少沒有明確的限定,只要是奇數就可以。同齡人只能同性結拜,不得與異性結拜。男人之間互相稱呼兄弟,女人之間則互相稱呼姐妹。
通常來說,結拜儀式都是在青少年時期進行的,結拜的成員大多有相同的興趣愛好,或各有所求。
在我國古代,結拜還有不少限制。
例如,同宗的人不能結拜,互為姻親的人不能結拜,輩分有差距的人不能結拜,八字不相合的人不能結拜,違背族規(guī)的人不能結拜,沒能通過結拜儀式的人不算結拜(例如口頭結拜是不作數的)。
隨著社會文明的程度越來越高,結拜不再拘泥于上述形勢。只要兩人志趣相投,互道一聲兄弟,沒準就能結下一輩子的情誼。
當然,現在的不少青年人,并不清楚古代結拜的規(guī)矩和禁忌,對舊時的禮教了解不多,所以他們的結拜儀式純屬有樣學樣。不過只要能達到遞進友誼的目的,這倒也無可厚非。
聊完了結拜的流程,我們再來說說結拜喝血酒的風俗。結拜便結拜,為何要喝血酒,搞得儀式現場一片血腥氣呢?
我們知道,我國自古以來便是人情社會,在人情社會之中最牢固的人際關系是什么?那就是有血緣關系的親情。
因此,在結拜的過程中,只要兄弟幾人將血滴到同一個酒杯中,然后大伙一人一口喝掉血酒,就算是有了血緣關系。
說完了喝酒,再說燒香。
結拜時燒的香是有講究的,結拜時一定要燒三把半香,這是有由頭的。
第一把香,敬的是東周時期羊角哀、左伯桃這對異性兄弟;
第二把香,敬的是東漢末年桃園三兄弟;
第三把香,敬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好漢。
至于最后的半把香,敬的是隋唐瓦崗兄弟。
由于他們之間的情誼并不牢靠,沒能延續(xù)下去,所以只能領受半把香火。
歸根結底,結拜的目的就是互幫互助,尋求來自朋友的關懷與照顧。隨著時間推移,社會發(fā)生了劇變,結拜的形式、內容等也發(fā)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
結拜,可以讓人與人之間形成復雜的社會關系。善良的人結拜,可以組建一個積極向上,于社會發(fā)展有幫助的良性團體。
例如,1944年,福建省委與水口坂里的革命群眾進行了結拜儀式。在那個特殊時期,這種形式迅速促進了我黨與群眾之間的關系,意義非凡。
當然,作惡的人結拜,也會組建成為禍社會的惡性團伙,例如早年的黑惡勢力中,其成員經常會通過結拜這種形式,蛇鼠一窩。
由于結拜的結果是未知的,人的感情極有可能發(fā)生變化。當結義兄弟離心離德,這段友誼不得不散場時,曾經的兄弟亦會進行一段斷交儀式。
斷交儀式的形式,與結拜儀式相仿,在儀式結束后,曾經的兄弟一拍兩散,老死不相往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