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何非要殺死關羽(孫權為什么殺關羽)
一,孫權斬殺關羽,是為了斬斷劉備左膀右臂。二,孫權斬殺關羽,是為了更好地收服荊州。三,孫權斬殺關羽,是因為關羽曾羞辱過孫權。四,孫權斬殺關羽,是為了成全關羽的忠義之心。然而,由于以上四個原因,孫權無情地將俘虜關羽斬殺,將其首級送給曹操。這四個原因中,第三個原因是典型的孫權公報私仇。
諸葛亮在《隆中對》之中,曾經(jīng)說過, “江東孫氏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 ,其后為劉備指出,10年之內(nèi)的發(fā)展方向,聯(lián)合孫氏抗曹,伺機占據(jù)荊州、益州,如此便可以徐圖天下。
諸葛亮的《隆中對》到底是不是最適合劉備的戰(zhàn)略?其實在劉備前半生創(chuàng)業(yè)時期,《隆中對》還是非常適合劉備的。但是在劉備占據(jù)益州之后,他依然采取《隆中對》的戰(zhàn)略,導致荊州丟失,上庸諸郡又相繼落入他人之手。能看出什么問題?很簡單,《隆中對》戰(zhàn)略只適合于公元215年之前的發(fā)展實施戰(zhàn)略,而占據(jù)成都之后,就必須要改變戰(zhàn)略,以求利益最大化。
然而,對于劉備來說,在他占據(jù)益州之后,他并沒有采取較大的戰(zhàn)略改動。在大體上,劉備依然采取之前諸葛亮所定下的《隆中對》戰(zhàn)略。但一直堅持諸葛亮在6年之前所提出的戰(zhàn)略,一定會是正確的嗎?關于這個問題,簡單分析一下便可以發(fā)現(xiàn),劉備確實是錯誤的。
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戰(zhàn)略,其實是把實力最小的劉備,分成數(shù)個小兵團。在赤壁之戰(zhàn)過后,劉備便讓關羽鎮(zhèn)守荊州,而他本人則再次分兵入西川。如此一來,關羽占蜀漢總兵力的大概一半。而劉備也占一半。
《隆中對》戰(zhàn)略的致命缺陷,也就是分兵而治。蜀國兵力最小,然而卻要分兵來治,最終會給孫權、曹操機會來吞并蜀漢。這一料想,在劉備、諸葛亮尚在人世之時,便已經(jīng)得到應證。關于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戰(zhàn)略,當年毛主席曾經(jīng)也做出過這樣的評價,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其實,實力小,還有作死分開。到最后,也就是只能兵敗夢破了。
在公元219年,關羽見大哥劉備已經(jīng)打下漢中,而且漢中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修復的。當時,曹操把漢中的人口、財物、軍資、器械基本上都給搬走。最可怕的是,曹操把軍隊駐扎在長安,曹操的戰(zhàn)略目標很簡單啊。就是想趁著劉備疏忽之際,趁機再奪回漢中。如此,一來,劉備想偏安川蜀,也將不會實現(xiàn)。
為了給漢中喘息的機會,關羽率領屯養(yǎng)多年的荊州精銳,向襄樊地區(qū)的曹仁發(fā)起猛攻。如此一來,曹操便揮師襄樊,撤掉長安的大部分兵將,前往救援曹仁,以保中原重鎮(zhèn)不失。然而,關羽畢竟是三國公認的名將。打他主意的人,不單單只有曹操,就連名義上的盟友也會隨時盯上他。
就在關羽攻打襄樊之時,東邊的孫權卻開始坐不住了,孫權派遣呂蒙、陸遜等人開始策劃如果奪取荊州?如果收拾關羽,這顆“眼中釘,肉中刺”。不過,關羽也并非顏良、文丑之輩,首先撇開他的個人武藝、戰(zhàn)績不說,單是他的戰(zhàn)略格局就讓孫權等人無法小看。
原因,在關羽出征之前,早就讓人在江邊,設置好烽火臺,在臺上大約有50名兵士,每天的任務就是把守烽火臺。一旦東吳水軍有任何動靜,便舉火為號,南郡、公安守軍便立即做好防御工事,準備迎敵。
然而,此時的呂蒙已非當年的阿蒙,他已經(jīng)是飽讀兵書,而且實戰(zhàn)經(jīng)驗亦是非常豐富。關羽做如此安排就是為了防備呂蒙,但是讓關羽沒有想到的是,呂蒙身邊還有一個小參謀,他就是陸遜。陸遜先拍關羽的馬屁,然后再暗地里卻使出, “以假亂真之計” ,先讓呂蒙假病,然后實行白衣渡江的計劃。
然而此時的關羽呢,還在前線跟曹仁、徐晃等人硬磕。卻不知道,他所鎮(zhèn)守將近10年的荊州,即將落入孫權之手。呂蒙、陸遜實行白衣渡江計策之后,便立即搞定了傅士仁、糜芳二人。如此,荊州兵不血刃,就被孫權給拿到了手中。
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孫權在拿下荊州之后,還讓部下呂蒙,追擊關羽最后把關羽逼得走麥城,帶著數(shù)十人向成都方向撤退。但是,劉備又沒派遣任何援兵過來。在《三國志/關羽傳》中有這樣的記載: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 ,很明顯下令追擊關羽的是孫權。在活捉關羽之后,孫權幾乎上沒有怎么經(jīng)過思考,更沒有考慮到他和劉備還有著聯(lián)盟關系存在,便直接命人將關羽、關平給斬殺。
其實,孫權的舉動讓人感到非常奇怪。曹操方面的話,在擊退關羽之后并未對關羽進行追擊。然而,孫權則不一樣,他派遣呂蒙、陸遜,還有東吳七大名將包括:韓當、蔣欽、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人把關羽往死里打。而且,先是收買關羽兵士的人心。此話怎講呢?很簡單,當時關羽得到南郡、公安已經(jīng)丟失之后,呂蒙進城之后,對荊州兵士的家屬絲毫無犯,而且派兵保護。
而,關公方面士兵看到外無援兵,內(nèi)無斗志,便個個無心再與東吳交戰(zhàn)。后來,關羽手底下的兵馬都跑了大半。直到后來突圍之時,隨從關羽的人不過10余騎而已??梢钥闯?,孫權對付關羽是做了相當?shù)臏蕚涔ぷ鳌6沂菑奈淞Φ?,兵士,孫權是把關羽拿捏得死死的。
當擒住關羽之后,便沒有多想,直接就斬了關羽、及關平。孫權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孫權為何非要殺死關羽,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孫權當時為什么非要殺死關羽呢?他的真正目的絕對不僅僅是占據(jù)荊州。為什么如此說呢?孫權、劉備、關羽,乃是完成孫劉聯(lián)盟所必須的人員配置。如果,孫權僅僅是為了得到荊州,那么他在活捉關羽之后,大可以和劉備正面談論,收取荊州事宜,例如:只要關羽保證日后不再打荊州數(shù)郡的主意,便可放關羽、關平一馬。
這樣一來,自己不但可以得到荊州,而且還可以賣劉備一個人情。如此,兩全齊美之事,孫權他不可能想不到。但是,孫權他卻并沒有這樣做。孫權的主要目的,除了是占據(jù)荊州之外,他還有以下3個目標。
孫權斬殺關羽的真正目的,除了占據(jù)荊州之外。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嫁禍給曹操。
說到這一點,相信不難看出。孫權在斬殺關羽之后,便命人把關羽的首級送給曹操。其目的非常簡單,孫權是想把斬殺關羽的行為,轉移到曹操身上??芍^是移花接木之良策,如此一來,劉備有可能直接派遣兵馬攻打曹操。而孫權,便可以坐收漁人之利。
如果,劉備、曹操,在二人相爭之中,有人傷亡那就更好不過了。如果沒有,那么孫權也可以權宜發(fā)兵,如果劉備敗那就瓜分劉備的地盤,如果劉備勝,那么就伺機占據(jù)曹操的領土。其實,襄陽、樊城等地亦是孫權想要謀取的,因為孫權想要繼續(xù)擴大地盤,他必須要向北發(fā)展,或者是向西劉備統(tǒng)治的區(qū)域發(fā)展。
除了利用關羽之死,嫁禍給曹操之外,孫權還有什么打算呢?很簡單,他是做好了與劉備死戰(zhàn)到底的打算!換言之,他是直接想和劉備來個了斷了。
孫權、劉備,可以說是三國時期實力最小的兩個國。其中,以劉備的實力最小,作為弱勢團隊,劉備他之前不得不依靠孫權,來進行抵抗曹操。當年若不是孫權相助,劉備早在赤壁之戰(zhàn)前就已經(jīng)被曹操給滅了。
但是在赤壁之戰(zhàn)過后,劉備不但不感謝盟友孫權,而且還趁著東吳大都督周瑜在與曹仁交手之時,迅速占據(jù)荊州桂陽、零陵、長沙等郡。此舉,不但讓孫權惱火,更加讓周瑜無語。從這個時候開始,其實孫權、便與劉備是貌合神離。礙于合作關系,孫權又不好直接翻臉劉備。
但是為了穩(wěn)住劉備,孫權采用周瑜所提出的“美人計”,打算把自己年輕貌美的妹子孫尚香,下嫁于劉備。這對于劉備來說,已經(jīng)是天大的福氣,但是最后劉備不但迎娶了孫尚香,而且也把城池給霸占不還東吳。最后,孫權趁著劉備進取西川之際,派人把孫尚香給帶回了東吳。其實,通過這件事情,已經(jīng)讓,孫、劉,出現(xiàn)嚴重的不平衡。
公元219年,東吳的實力再次擴大。這次孫權再也沒辦法忍受劉備的虛偽,于是便斬了關羽。意思是,向劉備挑釁。因此,之后劉備在稱帝之后,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東征孫權。這其實不是劉備的過錯,而只是接受了孫權的挑釁而已。當然了,在與劉備徹底鬧翻之前,孫權是和曹操有著聯(lián)盟關系的。甚至,為了穩(wěn)住曹魏他不惜向曹魏稱臣。
不難看出,在孫權心里,他是恨透了劉備。
除了上面兩個原因之外,孫權的第三個目的又是什么呢?很簡單,打造自己的團隊。 公元219年,此時的孫權已經(jīng)是37歲,俗話說歲月不饒人,37歲的孫權也想一統(tǒng)天下。怎么辦呢?除了自己要遠大的格局觀之外,還必須打造一支獨具戰(zhàn)斗力的團隊。特別是為東吳培養(yǎng)統(tǒng)帥級別的人物,在此次攻殺關羽的過程之中,孫權主要是用了兩名指揮官。
他們一個是呂蒙,另外一個就是陸遜。
呂蒙,就不用多說了,他是深得魯肅、周瑜的賞識。用兵、用謀也都頗具風采。而陸遜,則是孫權、呂蒙二人共同培養(yǎng)的第三任大都督。當時呂蒙還向孫權建議,一定要任用陸遜,稱他見識非凡,深得兵法精要。
隨后,陸遜親自前往關羽帳中,首先是以書信夸贊關羽一番。隨后,又當時稱贊關羽乃是三下無敵的名將。隨后關羽便抽調(diào)了荊州兵馬,前往前線,后面才有了東吳的“白衣渡江”。因此,綜合來看,孫權之所以斬殺關羽,主要是格局觀發(fā)生了變化。其次,孫權他是想為自己打造頂尖的團隊。最后,順便把曹操給坑了一把。
要知道,孫權當時是和曹操有合作協(xié)議的。可以說,孫權此次的戰(zhàn)事行動,他是基本沒有花費多少人力、物力的,襄樊之戰(zhàn)最大的勝利者,絕對非他孫權莫屬。當然,敗得最慘的就是孫權昔日的盟友劉備。不但荊州數(shù)萬精銳損失殆盡,就連大將關羽也兵敗身死。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13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