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狀元也是名臣還是詩人(南宋王十朋簡介)
王十朋是溫州樂清人,是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詩人,也是愛國名臣。王十朋一生留下了許多的文學(xué)作品,在政治上頗有建樹,成為了皇帝稱贊百姓愛戴的官員,王十朋經(jīng)歷過挫折,也有經(jīng)歷了繁華,總的來說他的一生是絢麗的。
趙昚曾評價王十朋:“南宋無雙士,東都第一臣。” 王十朋是溫州樂清人,是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詩人,也是愛國名臣。
王十朋一生留下了許多的文學(xué)作品,在政治上頗有建樹,成為了皇帝稱贊百姓愛戴的官員,王十朋經(jīng)歷過挫折,也有經(jīng)歷了繁華,總的來說他的一生是絢麗的。
才智過人的王十朋
王十朋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的時候,家中有六個兄弟姐妹,他位居老三。
王十朋從小就十分聰慧,愛看書愛讀書,并且記憶力特別好,七歲進(jìn)入私塾讀書,十四歲時學(xué)通經(jīng)史,所著作的詩文遠(yuǎn)近聞名,并且寫得一手好字,才華橫溢的王十朋名聲漸漸在小縣城中傳開了。
當(dāng)時縣城中有一位名叫錢百享的官員,他是一個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所以他十分看中有才華的人,喜歡結(jié)交名士,以便抬高自己的門面,當(dāng)時名聲大噪的王十朋也被錢百享邀請過,但是都被王十朋婉拒了,但是錢百享沒有放棄。
當(dāng)時錢百享的一個手下給他出了一個主意,王十朋十分尊重書院里的一位老先生,老先生出去時,王十朋便在身邊陪著。
所以這個下人就對錢百享說:“老爺如果你請老先生來府中喝酒,王十朋一定會更過來的,這個時候你便可以請他作詩,他一定不會拒絕的?!?/p>
錢百享聽了,覺得十分有道理,之后便請來了老先生,王十朋果真一起來了,見到王十朋之后錢百享立刻讓他作一首詩,并且題目叫“錢百享升”,并且每個字在詩句的開頭。
王十朋想了想,提筆寫下了:“錢家魚肉滿籮筐,百姓糠菜填饑腸。享福毋忘造眾福,升官莫作殃民郎?!?/p>
老先生看到這首詩之后大贊好詩,而錢百享看完之后臉頓時綠了。由此可見,王十朋的才華,不僅遠(yuǎn)近聞名,還被官吏賞識。
屢試不第,最終以狀元及第
王十朋從小就有著憂國憂民的意識,在徽、欽二帝被擄,宋室被迫南遷時,十七歲的他就開始“感時傷懷”了,十九歲時就寫出了名震浙南詩壇的名句“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fā)清輝。”
王十朋一直都有著一顆報國心,但是直到三十三歲時他才入太學(xué),準(zhǔn)備參加科舉考試,之前他一直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書院教書育人。
王十朋一身才華,但是因?yàn)楫?dāng)時南宋的朝政腐敗,奸臣秦檜專權(quán),使得科舉考試一片混亂,許多人并不是靠著才華當(dāng)上官的,而是靠著關(guān)系,像王十朋這種沒有關(guān)系的,卻有著一身才華的卻屢試不第。
之后秦檜病死,四十六歲的王十朋被宋高宗親自選為了進(jìn)士第一,也就是狀元,王十朋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成為了皇帝稱贊百姓愛戴的官員
王十朋為官之初,但是朝廷與金人關(guān)系十分緊張,王十朋覺得對于金人應(yīng)該以戰(zhàn)制勝,而他的提議遭到了主和派的反對,沒過多久,王十朋就被貶到了南京。
后來宋孝宗即位后,詔回了王十朋,并且任命他為員外郎,侍御史,宋孝宗十分欣賞王十朋的才華,十分賞識他,《宋史》中記載:“朕豈不知王十朋,顧湖州被水,非十朋莫能鎮(zhèn)撫。”
由此可見,宋孝宗對王十朋的賞識程度。王十朋在得到宋孝宗的重用之后,開始在朝堂之上大顯身手 ,除掉了誤國的宰相史浩。
隆興元年的時候,王十朋出任饒州、湖州等地,賑災(zāi)救民,頗有政績,乾道四年的時候,又被轉(zhuǎn)為泉州知州。
在泉州做官時,他清廉執(zhí)政,為官正直,整頓了當(dāng)?shù)氐牟徽畾猓傩丈畎部?,安居樂業(yè),并且王十朋十分仁愛,對于一些家境貧窮的人家,常常施以自己的錢物給他們,當(dāng)?shù)氐陌傩斩际謵鄞魉?/p>
乾道五年,王十朋卸任了,在他離開的時候,當(dāng)?shù)氐陌傩斩际植簧?,并且都前去挽留他?/p>
王十朋不僅做官如此,做人也十分清廉,《宋史·本傳》曾記載:“丞相洪適請故學(xué)其益其圃,十朋曰:‘先圣所居,十朋何敢予人’?”
面對著誘惑人心的條件,王十朋都毅然決然的拒絕了,這件事情后來朝野皆知,成為了一段人人稱贊的佳話。
乾道七年的時候,王十朋致仕,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樂清縣,幾個月之后在家中離世,享年六十歲,當(dāng)泉州人聽聞他逝世的消息之后,都去到了開元寺為他悼念,還修建了王忠文祠為紀(jì)念。
王十朋一生愛國愛民,為人清廉,朱熹稱贊他:“海內(nèi)有志之士聞其名,誦其言,觀其行,而得其人,無不斂斂心服。”《四庫全書總目》中也曾評價他“十朋立朝剛直,為當(dāng)代偉人。”王十朋是一位值得稱贊的偉人。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diǎn)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zé)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jìn)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0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