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先抑后揚什么意思解釋)
魯迅寫散文集《朝花夕拾》,正遇上生活和感情較為動蕩的一段時期,而記憶里的故鄉(xiāng),童年,故人等,給了他難得的慰藉,讓他可以從紛擾中尋出一份閑情來。
他輕松,活潑,溫情地敘說往事,有時不乏調(diào)侃,讀來讓人會心一笑。而長媽媽就是他筆下的故人,源自《朝花夕拾》中的一篇-----阿長與《山海經(jīng)》。
人是一個復(fù)雜的個體,寫人的作文中,要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有一定難度。
首先,“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從相識一個人到真正認識一個人,需要時間的跨度。
其次,“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一個真實的人,不可能沒有任何瑕疵,一個有缺點的人,才顯得更接地氣,更真實,更親切。
再次,一個人的對他人的認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從而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還有,一個人留給他人的印象也不是單一、恒定的,是不斷成長或不斷變化的。
如何讓人物的平凡與偉大,優(yōu)點和缺點,卑微與高大,統(tǒng)一在同一個人身上,而不覺得別扭?
我們可以品讀魯迅筆下長媽媽的形象,學(xué)習(xí)在寫人文章中,靈活運用“先抑后揚”的手法。
魯迅筆下的長媽媽,既有好事粗俗,迷信可笑,不拘小節(jié)的一面,也有樸實、善良,仁厚慈愛,關(guān)心孩子,為人熱心的一面。
今天我們就以長媽媽為例,學(xué)習(xí)“先抑后揚”法。
“先抑后揚”法,又可以理解為“先貶后褒”法,“抑”就是貶斥,打壓、否定的意思,“揚”是褒揚,贊美,肯定的意思。
一篇文章中,先抑后揚,情感的轉(zhuǎn)變來得不容易,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從而深深地被感動。
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寫人,有什么好處呢?
1、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以反寫正,以“抑處”起筆,從揚處收筆。很少能看到一篇文章通篇斥責(zé)一個人,這不是一種不正常的寫作現(xiàn)象。
我們需要用筆去書寫生命中的美好,歌頌人生中的正能量。一篇用“先抑后揚”手法寫人的文章中,情節(jié)的發(fā)展,情感的變化,既在意料之外,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讀者就喜歡一點意外,一份驚喜,這份意外和驚喜,就從曲折有致的“抑揚”中來。
2、對比鮮明,深刻印象
外在表現(xiàn)和內(nèi)在品質(zhì)的對比,一個人的過去和現(xiàn)在的對比,“我”對他的看法和感情的對比等,這些對比貫穿全文,有對比,就有反差。反差的存在,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們在寫作中,如何運用“先抑后揚”法呢?
1、略寫先抑,詳寫后揚
當(dāng)去寫一個人,我們一般是帶著一種感激,懷念,喜歡,熱愛,尊重,敬仰等情感去寫,我們的目的是“褒揚”這個人。
抑筆略寫,鋪墊蓄勢,揚筆詳寫,達成寫作目標。
在寫阿長時,對她稱呼的由來,喜歡“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過年的規(guī)矩和元旦的古怪儀式,一肚子繁瑣的道理,謀害“我”的隱鼠”。
這六件事用筆較輕,事情過程敘述所占篇幅較少。
講“長毛”的故事,給我買來山海經(jīng),這兩件事無論是調(diào)侃,還是嚴肅的筆調(diào),可以說得上是“濃墨重彩”。
但是略寫和詳寫,是比較后的相對而言;抑筆中就內(nèi)容表述,也有”工筆勾畫”的詳寫,如描繪長媽媽的睡相,用筆很細膩,讓人不禁莞爾。
2、貶抑有度,注意分寸
抑筆寫什么呢?往往寫一個人的出身,學(xué)識,職業(yè),外貌,聲音,習(xí)慣,態(tài)度,脾氣,性格等,但是不要觸及揚筆中的精神、品質(zhì)等。
抑筆中人物的不足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可以原諒,甚至能激發(fā)作者和讀者內(nèi)心深處的同情和憐憫之情。
長媽媽出身低微,婚姻不幸,無文化,所以她身上的粗俗,迷信,不拘小節(jié)等方面,是情有可原的,也是舊社會農(nóng)村婦女難以避免的共性。
揚筆中通過寫不識字的長媽媽卻給我買來了《山海經(jīng)》,這是一個書香門第里的人很多人都可以輕而易舉辦得到得事情,卻沒有一個人愿意勞心費事。
揚筆中體現(xiàn)長媽媽對孩子質(zhì)樸、真誠的愛,折射出長媽媽是一個善良、真誠,有愛心的人,這是一種“母性”的光輝。
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去寫一個人,就好像端詳一塊美玉,這塊美玉難免有瑕疵,但難以掩飾這塊玉的本質(zhì),這所謂“瑕不掩瑜”矣!
3、感情變化,巧為線索
面對筆下的人物,最初是曲解、嘲諷,貶低,否定的,但是在揚筆中,經(jīng)歷過碰擊靈魂的事情后,感情來一個“華麗”轉(zhuǎn)身,是贊美,感恩、敬仰,祝福,內(nèi)疚,尊重和喜愛等積極的情感。
抑筆和揚筆轉(zhuǎn)換自然,離不開文章的線索。先抑后揚的文章,最好以作者的感情變化為線索。
如“我“對長媽媽由“憎惡”“不大佩服”“不耐煩”到“敬意”和“深切的懷念之情”,在這一條感情變化的線索中,長媽媽的形象越來越高大。
有人說,總能從長媽媽身上想到我們的親人,或是外婆,或是奶奶,或是母親。
總的說來,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寫人,就是為了增強對人物正面肯定的效果。希望同學(xué)們心中有素材,下筆有技巧,字字有溫情。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zé)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0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