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嫁給了誰(王昭君嫁給了誰后面怎么樣了)
公元前31年,匈奴單于呼韓邪病逝,按習(xí)俗他的妻子王昭君必須嫁給長子。王昭君不愿違背倫理,趕忙寫信給漢成帝:“我出身禮儀之鄉(xiāng),豈能如此,而且呼韓邪已死,和親的任務(wù)已經(jīng)完成,請讓我回鄉(xiāng)?!?/p>
面對王昭君的請求,漢成帝是不會同意她回國的,因為對于漢成帝來說,讓昭君再嫁,對他來說,一點傷害都沒有,反而還能促進西漢和匈奴之間的和平,所以他樂得就這樣做好了。
畢竟在他看來,接王昭君回來,耗時費力,而且還要再選一個公主嫁到匈奴,與其這樣費事,不如直接就讓王昭君“從胡俗”,直接嫁給下一任單于就好了。
但是對于王昭君來說,重新嫁給新的單于,尤其這一任單于還是呼韓邪的兒子,這對從小就接受漢文化的她來說,無疑就是一種傷害,因為她無法接受自己作為復(fù)株累的繼母,卻要嫁給繼子做妃子。
但是因為漢成帝的拒絕,昭君就不能再回到漢朝。就算是她不愿意改嫁,但是她也無法離開匈奴。
甚至,她想要自殺,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如果她死了,就等于斷了漢朝和匈奴的之間的聯(lián)系,如果她是意外出事,那么還能原諒,如果被發(fā)現(xiàn)她是故意為之,那么不僅匈奴和大漢要交戰(zhàn),而且她遠(yuǎn)在漢朝的家人也會受到懲罰。
當(dāng)初昭君遠(yuǎn)嫁是有功勞的,但是如果因為她的放棄生命帶來災(zāi)難的話,她的家人也就完蛋了。所以不管愿不愿意,昭君都必須接受改嫁的命運。
其實,當(dāng)初遠(yuǎn)嫁匈奴,成為70歲的匈奴單于呼韓邪的妃子,她心里也是難過的,但是當(dāng)時王昭君已經(jīng)入宮,成為漢元帝的待侍寢的妃子好幾年了。她14歲入宮,直到20歲,都遲遲沒有被召幸,如果繼續(xù)留在宮里,她這一輩子就廢了,只能成為白頭宮女了。
所以,當(dāng)皇宮要選擇去匈奴和親的人選時,王昭君絲毫沒有猶豫地報名要去。
這種遠(yuǎn)嫁,背井離鄉(xiāng),路途遙遠(yuǎn),去了就等于九死一生,但是王昭君不想老死宮里,所以她還是選擇了遠(yuǎn)嫁匈奴和親。
當(dāng)她打扮出來,參拜漢元帝就準(zhǔn)備出宮時,漢元帝看到她驚為天人的容貌,都愣住了。因為整整六年的時間,他居然從來都不知道宮里有王昭君這么美麗的女子。漢元帝都舍不得讓王昭君出宮了,但是無奈,和親已經(jīng)確定了人選,無法更改了。
漢元帝只能眼睜睜看著,如花似玉的王昭君踏上和親之路。等到王昭君走了之后,漢元帝就把當(dāng)初蒙蔽他的畫師給斬了。因為送到宮中的秀女很多,漢元帝根本看不過來,就讓畫師先畫好秀女的畫像,之后再根據(jù)畫像的美丑選擇召不召幸女子。
王昭君不愿意賄賂畫師,所以她就被畫得很丑,這才導(dǎo)致漢元帝沒有看到她,也無法寵愛她了。漢元帝因為失去了昭君而后悔,所以就斬了當(dāng)時作畫的畫師。
就在昭君和親之后的四個月里,漢元帝就去世了。如果王昭君請求歸漢時,他若是還活著,王昭君可以回到中原的機會估計都要大一些,但是老天總是事與愿違。
不過,一開始嫁到匈奴,王昭君也過了一段較為快樂的時光。因為呼韓邪作為漢家女婿,他對王昭君還是很好的,為了避免她思念家鄉(xiāng),還特意給她修建了一個宮殿。
呼韓邪給王昭君一個封號“寧胡閼氏”,“寧胡”就是“和平”的意思,她希望王昭君來到草原,可以給匈奴和漢朝帶來和平。古代時常通過姻親關(guān)系來維持兩家人的情誼,王昭君就是中間這個紐帶,她的到來是誠意,匈奴對她好,這也是他們的誠意。
王昭君和呼韓邪還生了一個兒子,他已經(jīng)是呼韓邪的第20個兒子了,呼韓邪老來得子很欣慰,也很喜歡這個兒子。
呼韓邪去世時,王昭君只有23歲。王昭君只能隨胡俗,嫁給了呼韓邪的長大復(fù)株累。復(fù)株累已經(jīng)有正妻了,所以王昭君嫁給他只能做妃子, 這樣無形中,她的地位就又降低了一級。但是復(fù)株累對王昭君還算是不錯,王昭君和他還生下了兩個女兒。
不過,就有一點很好奇,王昭君作為兩代首領(lǐng)的妻子,那她的孩子們該如何稱呼對方呢?
但是王昭君真的倒霉,因為復(fù)株累過了兩年之后,他也去世了,他的弟弟糜胥繼位,按照慣例,王昭君還是需要再次嫁給他,但是歷史上這一段是空白的,只是記載說王昭君兩年之后就病逝了。其實,或許也是王昭君不愿意再嫁了吧!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zé)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256680.cn/life/103199.html